1月13日上午,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开幕前举行了“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来自不同界别、不同领域的六位省政协委员走上通道亮相,畅谈履职心声、聚焦热点话题、回应民生关切。省政协委员、校长陈建孟第一个走上“委员通道”,接受媒体采访。
“委员通道”在浙江卫视、潮新闻客户端、中国蓝新闻客户端、Z视介等新媒体平台直播。
在回答浙江日报记者的提问时,校长陈建孟表示,浙江作为经济大省挑大梁,目前正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加快建设创新浙江。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这中间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学科专业优化布局,二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陈建孟指出,在学科专业布局方面,我省高校在“一校一策”政策支持下,聚焦“415X”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努力培养更多现代化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他以我校为例,表示我校目前正在按照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要求,重点打造绿色过程和智能技术两大高峰学科群,加快专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做强做优一批学科专业,让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好适应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要求,适应创新浙江的要求。“我们计划,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把专业数量从近60个精简到45个以内,建立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陈建孟表示,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高校要做有用的科研,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引导师生把实验做在车间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比如,我们浙江是化工大省,杭州湾一带集聚了一批大型化工园区,建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两个炼化一体化项目,但它们的未来发展却受到碳污排放的制约。近年来,我校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深入宁波、绍兴、舟山等地,扎根化工园区开展科技攻关,成功攻克了绿色工艺、碳污监测、低碳治理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还构建了国际上具有引领性的技术标准体系,为我国环境监测和治理装备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贡献。这些成果在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化工园区推广应用,支撑了一批园区创建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有力推进了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高校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陈建孟强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完全可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大有作为。我们将致力于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开放创新生态,助力创新浙江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新闻网、浙江在线、美丽浙江(视频号)、浙江新闻频道、浙江政协同心苑等媒体广泛报道和转发了“委员通道”相关报道。
当晚播出的《浙江卫视新闻联播》也就“建设创新浙江”采访了校长陈建孟。陈建孟建议,要加快产学研体制机制改革,引导高校师生把实验做在车间里。他表示,“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我们要对准我省战略来构建学科专业的优化布局。”
点击名片,敬请关注
- - 浙江科技大学 - -
- - 本期 - -
来源 | 统战部
今日编辑 | 王冠兰
责编 | 尹 媛、董 苗
责审 | 尤永杰
终审 | 宋 珂
一起为浙江科技大学
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