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说:教书这么多年不怕多上课,就怕无休止的折腾,素质教育、继续教育、评估检查等

教育   2024-11-26 15:01   安徽  

教育,何时能让教师安心?

前不久,一位在教育战线奋斗多年的老教师向我倾诉了他的心声。他说,教书这么多年,他不怕多上几节课,不怕班上学生调皮捣蛋,最怕的是那些无休止的折腾:评估验收、绩效工资、继续教育等,这些看似重要的任务,实则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让他们身心俱疲。

他的话,无疑是许多教师心底的呐喊。教育,原本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的脚踏实地,需要那份对知识的执着和对学生无尽的关爱。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常常笼罩在功利和折腾的阴影之下。

记得小时候,校园里总是弥漫着一种宁静与和谐。孩子们求知若渴,老师们则耐心地传道授业解惑。琅琅的读书声和老师们细心的讲解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了教育最优美的旋律。那曾是我心中理想的校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场景似乎变得越来越遥远。

教育改革,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不可否认,它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同时也伴随着阵痛。

一、伪专家的“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素质教育似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尽管有人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被应试教育所束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都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但遗憾的是,素质教育的根并未真正扎进教育的土壤,反而因为种种限制而显得举步维艰。

我曾经亲眼目睹了一些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变得逆反、厌学。他们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被按照一定的标准打磨、塑造,而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人,则被无情地淘汰。教育的代价,最终由家庭来买单,而那些本该拥有无限可能的孩子,却成了这场博弈的牺牲品。

二、绩效工资的“双刃剑”

绩效工资,这个曾经让教师们充满期待的政策,如今却成了他们心中的一道坎。在不少地区,绩效工资方案的制订和修改成了学校的主要工作,校园里弥漫着争吵和争执,昔日的和谐与宁静荡然无存。

一位老教师曾感慨地说,在没有绩效工资的时候,老师们总是抢着利用自习课去辅导学生,中午的办公室里也常常是人声鼎沸。那时候,老师们多上几节课从不怨言,彼此之间融洽和睦。然而,自从实行了绩效工资,一切都变了味道。老师与校长、中层领导之间的矛盾,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之间的矛盾,都因为绩效工资的分配而激化。

这不禁让人反思,绩效工资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工作,还是成了制造矛盾的源头?或许,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绩效工资政策是否真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评估、创建、检查、验收的“繁琐”

说起学校的评估、创建、检查、验收,恐怕没有哪个教师不感到头疼。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牌匾背后,是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付出?那些堆积如山的材料背后,是多少教师的汗水和心血?

然而,这些付出和心血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检查验收组对这些材料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真正能够落实到实处的又有多少?教育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质量提升,而不是这些形式主义的折腾。

近年来,虽然评估、创建等活动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适当的评估对教育确实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常常偏离了轨道,变成了功利驱使下的形式主义。

四、师德建设的“形式主义”

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应对来自学生、领导、同事及家长的各种需求。如今,又要完成名目繁多的师德建设任务,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教育行政部门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经常进行检查、评比。然而,在这种高压下,学校为了排名不落后,教师为了不拖学校后腿,不得不进行各种造假。师德学习笔记、集中学习情况、自我查摆师德问题等,都变成了形式主义的产物。

这种看似轰轰烈烈的师德建设活动,实际上却充斥着形式主义和各种造假行为。这不仅没有提升师德水平,反而让基层教师饱受“折腾”之苦。这不禁让人质疑:这到底是在提升师德,还是在诋毁师德?

五、教师节的“无奈”

教师节,原本应该是教师们欢聚一堂、庆祝自己节日的日子。然而,在现实中,这个节日却常常变成了教师的“劫难”。

有的地方要搞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先进,有的学校则要组织教师排练节目进行演出。这些看似光鲜的活动背后,却是教师们无尽的疲惫和无奈。他们牺牲了休息时间,排练节目、准备材料,只为了在表彰大会上能够“露脸”。

然而,这些辛苦付出的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意。演出的观众大多是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他们或许根本不会关心节目的质量和内容。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够在这个节日里得到一些实际的福利和关怀,而不是这些虚无缥缈的荣誉和表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不忘初心,默默耕耘,绿色圃中小学教育始终免费为各位老师、家长、学生提供义务教育各学科资料供使用下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