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李清华&南科大郭旭岗&华侨大学吴季怀团队最新AFM:调整界面偶极分子以减轻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载流子和能量损失

文摘   2024-09-11 18:40   瑞士  

界面工程已成为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PSC) 性能的主流。界面偶极 (ID) 分子已成为缓解 PSC 中电荷载流子损失和能量损失的可行有效策略。基于此,岭南师范学院李清华&南科大郭旭&华侨大学吴季怀团队设计和合成了三种对称的供体-受体界面偶极分子 (分别称为 PzT、PzTE 和 PzTN),它们具有相同的空穴传输主链和不同的锚定基团,相关成果于2024年9月11日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ID 分子被引入到钙钛矿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界面中。ID 分子的偶极矩调节钙钛矿的表面功函数和能级排列,改善电荷提取,并减少界面处的能量损失。同时,ID 分子的锚定基团与 PVK 和 HTL 表面的缺陷相协调,降低界面陷阱态密度和电荷积累,并减轻载流子非辐射复合损失。结果显示,PzTN 修饰的 PSC 实现了最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25.34%,光电压为 1.176 V,填充因子 (FF) 为 83.27%,同时几乎检测不到磁滞现象,并且具有出色的运行稳定性。这项研究证明了一种通过界面偶极分子实现高效稳定 PSC 的可行策略。

论文信息:D. Wang, Y. Li, W. Li, W. Pan, R. Li, S. Wang, F. Liu, Z. Lan, J. Wu, E. Huang, X. Guo, X. Liu, Q. Li, Tailoring Interfacial Dipole Molecules to Mitigate Carrier and Energy Losses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 Funct. Mater. 2024, 2412068.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2068

第三代薄膜太阳电池
本公众号致力于第三代新型薄膜太阳电池的科普推广,促进领域内的交流,推动行业发展。我们将会坚持每日更新,将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和行业动态分享给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