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举例说,小明为什么不接我电话?其实小明没有不接你电话,而是小明当时在直播,手机在静音状态,当天有很多未接电话,后来直播完了小明也一直在忙,忘记查看未接电话了。所以,别人偶尔一次没接你电话,不一定是拒绝接你电话,总之:要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先问该不该做,再问怎么做:举例说,我的孩子成绩不好,听说名校教育质量更高,我怎样才能把孩子送进名校?答案是:孩子成绩不好,更不应该送TA进名校,因为TA走后门进名校成绩变成倒数第一,成为同学嘲笑的对象,会导致孩子更加厌学、成绩反而会更差。所以说:先问该不该做,再问怎么做。先问有没有更好,再问选哪个好:举例说,暑假我想去旅游,但是怕热,按理说北方凉爽,请问大连和青岛哪个更凉爽?答案是:如果真图凉爽,应该选迪庆丽江和贵阳安顺黔西南,而不是什么大连青岛。所以说,要先问有没有更好,然后再问选哪个好。同理,人生博弈的高手,关键也是要比别人往前多想几步。多想几步,你的决策质量就会更高。决策多了,时间久了,你和常人的分别,就出来了。逆耳的话如果确实言之有理的话,其实也属于正向反馈,因为它让你的认知获得了进步。提升你的经济能力,可以解决你人生90%的难题,因为确实人生多数的问题都可以用钱来解决。提升你的认知水平,也可以解决你人生很多的难题。因为认知水平提升了,你就能想到办法解决问题,就算解决不了,因为认知水平提升了,你也能把烦恼想通、问题也就消失了。这就是为什么:多数的婚姻要么解体,要么双方都是在忍。其实不但结婚很难第一次就做对,人生的其他很多大事,也是很难一次性做对,例如创业、买房、选择终身职业等等这一类大事,也很难第一次就做对,总是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人生就是这样:只能在不断犯错当中成长,跌跌撞撞,鼻青脸肿。我们很多网友其实并不配讨论“废除死刑”这类问题。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这样的:当被杀被拐卖的是别人的时候,他假装文明有学问和你有理有据地讨论应该废除死刑。但是当被杀被拐卖的是他的亲人的时候,他就会180度大拐弯,变成呼吁恢复凌迟。
故有冯氏歪诗曰:
与我无关则田园牧歌
满嘴人道高唱废除死刑
一旦犯我则兽性大发
呼吁凌迟恢复千刀万剐
横批:立场第一
据我的观察,父母干预子女的婚姻,最终影响亲子关系和睦的概率在60%以上,这里说的干预包括积极干预和消极干预:积极干预:父母带儿女相亲、给儿女介绍“好”对象。很多父母误以为自己亲手给孩子介绍的“好”对象就一定靠谱,其实不然,事实上父母看中的“好”对象不代表不会离婚,一旦儿女婚后过得不开心,离婚,儿女就会责怪父母“好心办坏事”:其实无论条件好坏,任何人都会有出轨家暴不育破产病故离婚等等各种可能。消极干预:反对儿女和某个对象来往。最典型的就是反对儿女和家境不好的异性来往。然而问题是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莫欺少年穷,有一些年轻人虽然家境不好,但个人素质好,大概率会混到中产以上甚至发财,一旦结局反转,儿女就会对父母产生怨气。那么如何避免孩子怨恨父母呢?答案很简单:只提供信息和建议,但不替儿女做决定,把丑话说在前头:爸妈带你去相亲也好、建议你和谁终止来往也好,爸妈只是在向你提供参考信息而已,毕竟婚姻是你自己的事,最终你要自己做决定,无论结局好坏,你都要自己承担责任,将来不能责怪爸妈。一对男女在交往的初期就感到明显不舒服,建议尽快分手。同理,和人合伙做生意,如果在一开始就感到不舒服,建议尽快散伙。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其实只是一句政治正确的话,但一句话政治正确不等于实质正确,我们回头复盘这个世界,发现其实世上并没有什么奇迹,只有一堆常识,这些常识就是:项羽是英雄,刘邦也是英雄,但,项羽为什么败给刘邦?是运气不好吗?非也。项羽的综合能力不如刘邦,这就是真相。多数情况都是如此,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与其说是真理,不如说是安慰失败者的话,在多数情况下,最终胜出的都是那个综合能力最强的人,结果是不会骗人的,“以成败论英雄”也许更像是真相,即使不是真相,也总比“不以成败论英雄”更接近真相,真话虽刺耳,但总比悦耳的假话好。(注:这是一般规律,世事并无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