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游子心中念乡的序章,奋斗在全国各地的肃宁游子们,已经陆续踏上归乡的旅程。回乡之旅,是亲人团圆的喜悦,也是感知家乡发展变化的一个触点。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家乡的人文风貌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与焕新?游子们怀揣着对家乡的热切与期盼,归乡的每一步,都踏出了对过往记忆的追寻、对家乡新面貌的探索,以及对未来愿景的憧憬。
肃宁籍作家、媒体人庞永力,也是众多归乡游子中的一员,他的心中同样装满了对故乡无尽的遐想与期盼。
作为新闻工作者,庞永力总是奔波在异乡的街头巷尾,他的工作充实而紧张,但对家乡肃宁的牵挂却始终如一。
1月16日,庞永力回到肃宁,参观了老家肃宁“纸上得来”2025年肃宁县非遗捞纸迎春书画作品展。这次展览不仅展出了肃宁书画爱好者们精美的书画作品,更特别的是,这些作品所用的纸张全部来自省级非遗项目——古法手工捞纸,而它们的产地正是肃宁县梁家村镇桥城铺村。这一发现点燃了他对家乡文化的探索之火。
怀着满腔热忱,庞永利决定前往桥城铺村,亲眼见证那些承载着古老技艺与文化的纸张是如何诞生的。当他看到那些充满岁月痕迹的捞纸工具,看到工匠们用世代相传的古法手工捞制纸张时,他被深深地震撼了。那一张张质地古拙的纸张,在匠人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不仅承载着一代一代捞纸匠人的心血,更承载着肃宁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一份心,就想尽一份力。作为多年的新闻工作者,庞永力觉得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助力家乡去挖掘和传承这些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于是,他决定将这次探访作为自己新春走基层的重要课题,深入调研肃宁古法手工捞纸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现状,用文字记录下家乡珍贵的文化记忆,并寻机助推。
探访肃宁捞纸之后,庞永力还特地回到了他就读的肃宁一中旧址附近。少小离家,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沿着记忆中的小路,一一指点着曾经的校园,和紧挨校园的小白河、兴宁市场,还有那条逢集必堵的大街。
眼前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曾经的窄坡土沿旧河堤,如今变成美观靓丽的沿河路,游人休闲惬意,如在画中。不光是城区,肃宁全域的沿河路全部改造竣工。沿河路一边连着河道,一边连着民心,是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底,小白河边坡整治、水资源优化等主要工程全部完工,沿河路的全线贯通,为人民群众休闲健步、高效通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小白河也有一个寓意更好的名字:白龙河。
1月2日,我县特意在沿河路举办了全民健康跑活动,冬日不寒,河水微澜,杨柳依依,肃宁民众跃步健跑在白龙河畔,岁月如诗如画。从小白河到白龙河,一次完美的华丽转身,沿河路的村民都感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感受到了白龙河改造后带来的福利和美感。
还有肃宁的街道,城区面貌,都有了喜大普奔的改变。昔日的瓦房土坯已被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楼所替代,曾经的荒地、矮棚、拥堵路,如今已是宽直的大街,断头路、拥堵路都不见了,条条大路畅通无阻。待到夜幕降临,彩灯缤纷,行人街头驻足,笑脸别样灿烂。
肃宁从交通,从文化,从楼宇,包括河道环境,还有沿河路以及沿河路上的现代化游园,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肃宁步步有景,出可以四通八达;居,可以安居乐业,而且有一定的休闲空间,这些都是民生的一个大改变。政通人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言而喻。
庞永力深刻感受到了故乡的巨变与温情,故乡确实变了,变得美好,变得宜居:小河健康了,城市也变得洋气了。
河流的变迁也带动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变迁,白龙河的变化也显出了肃宁县的变化。肃宁这座小城,以小白河为改变基点,也带动了沿河的老百姓,包括村庄、村庄的面貌,包括大家伙的心态、文明程度、幸福感。小河由一个原来的家乡河,变成一个诗意的河,灵动的河。
岁月悠悠,故乡别来无恙,肃宁正以一种更加美好的姿态迎接每一位远道归来的游子。而游子们,也将带着这份深情与感动,带着家乡文化赋予的力量,自信满满地继续前行。
而庞永力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也去过很多地方。他说,肃宁的发展还是很稳健的,因为有非常健全的发展基础,而且有电商作为发展的羽翼,应该会飞得更远。咱们肃宁是状元之乡,勇争第一、努力奋斗的状元精神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绵延、拓展,鼓舞着人们努力向前,希望以后我们肃宁继续发扬、传承这种状元精神,积极进取,越来越好。
编辑:青松
校对:王莉
审核: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