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4日,《内蒙古日报》第6版理应如此刊发我会侯慧杰同志文章《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现全文转载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鲜明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了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部署,对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
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到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一方面突出了主体性,意味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打破西方话语迷思,更加彰显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突出了系统性,意味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形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从而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风险挑战,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进一步坚守理论创新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特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永葆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深厚基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我们的改革将突进深水区,不断面对接踵而来的复杂局面和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民族在漫长奋斗中积累的文化财富作为有益滋养,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中国主张破解发展困境、改革难题,也为更多发展中国家加快走向现代化拓展路径选择、丰富实践样本。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优化学科体系建设。学科体系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居于基础地位,学科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学术研究和话语表达提供坚实支撑。要统筹各类社科资源和研究力量,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要因应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设、调整相应学科,加快布局应急学科,逐步形成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学科体系。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深化学术体系建设。学术体系是连接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桥梁纽带,围绕学科体系展开,促进话语体系建设。要创新科研组织方式,突出有组织的科研,积极开展跨部门、跨地区、跨区域学科合作研究,推进协同创新。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社科基金等平台作用,将各类平台打造成集聚人才资源和科研资源的学术高地,形成社科研究协同发展大格局。要以学术质量、成果转化、社会影响为主要衡量标准,研究建立导向鲜明、符合规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强化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思维能力、理论水平、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是哲学社会科学特色、风格、气派的最直观体现。要鼓励和支持各类研究力量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学术理论界的前沿问题、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拓宽学术视野、开展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创造、发布学术成果。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重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人才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第一资源。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健全符合文化领域特点、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努力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文化人才队伍。要完善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的发现、选拔、培养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要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学者制度,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构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科研诚信体系。诚信是优良学风的核心要义,是做人做学问的重要基石。要健全完善教育、预防、监督、惩戒为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引导各类学术研究机构积极履行科研诚信主体责任,发扬学术民主,鼓励自由探索,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术生态。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激烈的社会变革期和利益调整期始终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党中央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新的历史使命,也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内生动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哲学社会科学力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