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的胡杨林、神秘的雅丹地貌、绿宝石般的艾里克湖……位于祖国西部的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乌尔禾镇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北疆旅游黄金线的中心点。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地却守着“聚宝盆”,不见“金元宝”。
如何做好富民兴疆的大文章?当地通过打造西部乌镇项目交出了答卷。如今,戈壁荒滩上盖起了风情民宿,村民们在村集体企业干得热火朝天……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让“过客”成“住家客”
盘活沉睡资源
走进乌尔禾镇的乡村振兴馆,一张印满手印的倡议书映入眼帘。这是四年前乌尔禾镇的104户村民联名写下的心愿:将自家宅基地交由村集体统一规划,打造民宿,用于接待游客、增加收入。
乌尔禾镇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与最美雅丹地貌世界魔鬼城景区和艾里克湖相守相望。然而,过去由于接待能力不足,大部分游客看完风景就匆匆离开,很少有人留下来、住下来。
2020年3月的一天,乌尔禾镇查干草村和哈克村的104名村民共同写下倡议书,交给两个村的党支部和乌尔禾镇党委。调研、策划、风险论证……经过一次次的讨论研究,乌尔禾区、镇党委和政府决定,依托辖区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出能同时为万名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服务综合体——西部乌镇,探索一条把“过客”变成“游客”再变成“住家客”的新路子。
“村民变成了股东,年年都能领分红!”乌尔禾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努尔塔依·铁利汗介绍,连续5年,当地已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524.66万元。此外,老百姓每年还能领取到西部乌镇项目固定收益,平均每户每年3.3万元,累计已领取2300余万元。
“通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打造的西部乌镇项目,将城市更新与项目开发融为一体,实现了产业升级和生态资源、空间资源的整体开发。”新疆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逯浩说。
将资源变动能
激活产业链条
江南风情的扬州街移步换景,欧洲风格的演艺剧场流光溢彩,就连当年两村分界的小水渠也摇身一变成了张灯结彩的八匹马酒吧……登上30米高的观光塔,西部乌镇的风景尽收眼底。
依托邻近的世界魔鬼城等景区,乌尔禾建起了房车营地、千亩海棠林、恐龙文化苑。在这里,以康养、自驾、休闲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业已形成。数据显示,2023年,乌尔禾区共接待游客624.2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16%。
如今,“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已在这里开花结果。乌尔禾镇哈克村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形成种、养、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2023年经营性收入达364.92万元;查干草村成立了克拉玛依市玛湖建材有限公司,2023年经营性收入达6100万元。
同时,查干草村和哈克村分别以全体村民为股东,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两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又分别出资成立了西部文旅、风城牧业、八匹马物业园林等村集体企业公司。“我们在离家近的村办企业上班,再加上西部乌镇的项目分红,腰包越来越鼓了!”查干草村村民杨天军干劲十足。
“今后,我们还将结合康养游、亲子游、野趣游推出更多商业产品,持续在创新消费场景、拓展升级商业载体上下功夫。”西部乌镇文旅公司总经理周经富说。
从共建到共享
打造美好家园
“锅碗瓢盆全配齐,一分钱也不用掏!”5年前,乌尔禾区查干草村村民郭慎彩“拎包入住”海棠别院。如今,种在门口空地上的蔬菜水果长了一茬又一茬。说起这里的养老生活,郭慎彩连连称赞:大院里配备食堂、门口就是镇医院,院里住的是以前认识的老邻居,抬个脚就能去邻居家串门,有事还能互相照应。
海棠别院是由乌尔禾镇投资,为当地60岁以上老人兴建的“抱团式”养老中心,总占地4万平方米,按照“家庭小院”模式分布18个小院落。“除了给村民分红,海棠别院的日常维护、重病家庭的医疗支出等生活保障费用都由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收入承担。”努尔塔依·铁利汗介绍。
“村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不仅有直接的财产性收益,还有参与进来的间接受益。”逯浩说。西部乌镇项目建成之后,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间接带动种植、畜牧、农产品加工、建筑和旅游产业就业近万人。去年11月,乌尔禾西部乌镇项目还入选了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名单。
“西部乌镇是一个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振兴项目。只有着力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产业发展续航力、基层治理凝聚力,才能持续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鲁金伟告诉记者。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