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日落的6 大构图套路,你最喜欢哪一个?
乐活
2024-10-21 18:22
湖南
一天之中,最美抵不过那一抹斜阳的诱惑,日落澄黄的色调,最让人着迷。
拍摄时,我们除了要准备相应的器材,把握好日落的时间、正确的曝光,更要根据拍摄的实际场景,选择合适的构图。这6大构图,每种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选择适合自己的构图方法,一定会拍出惊艳的日落大片!最常见,也最保险的构图方式,将太阳本体置于画面中心,进行中央构图。中央构图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展示太阳的周边环境,对天空中的彩云和地面的暖色调景物都有较好的体现。当画面中存在大面积平静水域,倒影情况良好时,可以尝试将水面置于画面中央,最大限度地表现实体与虚影相辉映的对称美。但中央构图也有弊端。需要注意的是,中央构图要求天空和地面同时具有丰富景物,才能保证画面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无趣”部分。同时,中央构图往往需要兼顾地面和天空的细节,对曝光控制要求较高,往往需要配合渐变镜或使用包围曝光。稍不注意,你的画面就会存在大量黑色区域,不大好看。除了曝光问题之外,使用中央构图还需注意避免太阳的画面比例过大。如果太阳本身比例过大,会削弱其他景物的存在感,使画面变得呆板,缺乏变化,也是一幅失败的作品。采取三分法构图,可以有效避免中央构图的这些弊病。首先,三分法不需要天空和地面同时具有丰富景物。将水平面或地平线置于画面上、下三分之一处,能有选择地强调地面或天空的景物。地面景物少?那就拍多些天上的彩云;天空无云?那就多拍些地面景物。天空、地面都缺乏景物?那就别拍了...三分法构图,对画面的曝光要求也不如中央构图那么高。由于三分法构图的实质是有选择地强调地面或天空景物,我们在控制曝光时可以偏向被强调的部分。如下图,由于画面倾向于表现天上的云层,控制曝光时应当以云层为主,地面景物略微曝光不足也无伤大雅。如果用中长焦拍太阳特写,太阳本体的画面比例较大时,适合使用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能有效避免中心构图的画面呆板问题,同时画面也不失均衡。边缘构图,可以视为三分法构图的“极端版”。顾名思义,就是将太阳放在画面的边缘。边缘构图在曝光控制上,有更大的优势。如下图,将太阳放在画面左上角,曝光完全以地面景物为基准,太阳部分即使过曝,对画面也没有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边缘构图更适合太阳比例很小的落日全景。在这类照片中,太阳的存在感不高,仅仅只用于营造气氛。而对于中长焦的太阳特写,太阳画面比例大,就不大适合用边缘构图了。由于太阳比例较大,存在感较强,使用边缘构图,会让画面十分不均衡。就像下面这张图,巨大的太阳悬在画面顶端,感觉好像随时会掉下来。你如果用惯了横幅构图的话,不妨也用一下竖构图,使画面显得更独特。尤其是光比过大的时候,必须将地面景物剪影化,而如果地面景物很多很杂乱,横幅会出现大片黑色剪影部分,不太好看。这样,用竖构图可以减少地面黑色部分的比例,就会好很多。在接近地平线时拍日落,将太阳放在画面下方,会有不一样的表现。从低空到高空红-黄-白-蓝-深蓝-黑的色彩分层变化趋势:如果你拍摄的那天,天空中没有丰富的色彩,那就去拍壮丽的云层。将太阳放在下方,重点是表现高远的天空。天空必须有东西可看,要不会让画面很呆板。还可以试试把太阳放在上边缘处,用广角俯拍,着重表现地面景物。这样的拍摄方法,水面占据了大部分,拍出水面的波光粼粼和长长的倒影,这样就成功了。拍日落不单单拍太阳本身,鲜艳的色彩,暖色调的光线其实是日落最吸引人的地方。将太阳放在取景框外,只拍摄被余晖照亮的部分;可以寻找高大的前景,用它挡住太阳。太阳没有出现在画面当中,能大幅减小画面整体的光比,更有利于曝光控制。另一种是等太阳完全“沉”下去再拍摄。地平线后再拍摄,有两个时刻是最好的,一个是在太阳刚落山,另一个时刻是即将进入黑夜的“蓝色时刻”,也是出片的好机会。所以,你应当提前做好准备,找好机位,设计好大致的构图,架好三脚架,然后就等待最佳光线的来临吧。低角度拍摄,使得前景景物离观众极近,让人感觉到很亲切,就像到了现场一样。同时,低角度拍摄的水平方向透视效果很强,画面的纵深感也十分出众。如果再加上边缘构图,竖构图,那么画面的纵深感会更强,效果也会更好。(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学习分享,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没关系,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以后这点小事,分分钟就可以帮你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