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了哪些问题?

文摘   2024-07-15 10:54   湖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等。党的历届三中全会的议程,对一个时期的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而十分引人瞩目。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讨论了哪些问题、具有的历史意义。


▲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1

三中全会共召开过几次?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三次全体会议,即“六届三中全会”,这是党史上的第一次“三中全会”。全会通过了《关于政治状况和党的总任务议决案》《对于中央政治局报告的决议》《组织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等。


自1928年党的六大开始形成召开中央全会的制度起,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前的50年间,中国共产党只召开了4次三中全会,即六届三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八届三中全会、十届三中全会。从1978年至今年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了10次三中全会。


2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



向上滑动阅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历史新时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重大决策。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缓慢。这引起了邓小平的深刻思考,尖锐地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提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这是全党确立全面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的开端。

向上滑动阅览

1984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却因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出台成为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标志。会后,改革开始全面推进,重点也转移到城市。《决定》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决定》指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向上滑动阅览

这次会议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召开的。当时,中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换时期,并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为创造理顺价格的条件,使经济建设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提上中央的议事日程。于是,十三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

全会批准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妥地组织实施。全会还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全会还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艰苦奋斗,增产节约,努力完成这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会议在总结经验、正确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果断措施,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向上滑动阅览

从1978年改革起步至1992年确立改革目标前后经过14年,才得以最终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考验,谋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并开始建设是必然之举。所以,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进一步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设计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蓝图,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决定》的通过,也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整体性推进。这一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了宪法。

向上滑动阅览

十五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战略部署、全国人民奔小康的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面对当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增加我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回旋余地。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决定》内容丰富而全面,它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开放20年来的基本经验,也指出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既提出了跨世纪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和方针,又明确了促进各项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战略性,是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高度评价农村改革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全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向上滑动阅览

这次会议是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行的再一次的宏观部署,是引领21世纪头十年中国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这次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形成了五个统筹的新思路,指出要以人为本进行改革,提出完善的目标和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向上滑动阅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等“三农”发展目标。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向上滑动阅览

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抓住战略机遇期,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方案,拟定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中国改革开放产生重大影响。

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全会还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问题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方面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对未来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向上滑动阅览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从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合理设置地方机构、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等五个方面对改革进行了整体部署。

从机构职能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这次机构改革的标志性成果。这次机构改革加强了党对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国家安全、网络信息、外交、机构编制、军民融合、审计、教育、农业农村等重大工作的领导,充实了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机关党建、教育培训等部门职责配置,强化了归口协调本系统本领域重大工作职能。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着眼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章系转载,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信息来源:新华网、共产党员网、人民出版社

湖南党史陈列馆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展览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全国范围内首批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以省命名的党史专题展馆,也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