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国水利报》第3版整版刊发
《福建武平县:解锁水美密码 添彩幸福河湖》
近年来,武平县
坚持以水为基底
以流域为实施范围
以综合治理为手段
践行河长领治、精准综治、
联防共治“三治合一”
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
水环境、水安全等工作
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入选全国首批县级水网先导区
千鹭湖入选福建省“美丽河湖”典型案例
……
河湖长制工作硕果累累
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
福建武平县:
解锁水美密码 添彩幸福河湖
碧波万顷风光好,漠漠水田飞白鹭;青山之下绿水长,葱郁竹林啭黄鹂。12月的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依然是绿色的。
武平县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龙岩市委“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龙岩样板”精神,坚持以水为基底,以流域为实施范围,以综合治理为手段,践行河长领治、精准综治、联防共治“三治合一”,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工作,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入选全国首批县级水网先导区,千鹭湖入选福建省“美丽河湖”典型案例……武平县河湖长制工作硕果累累。
古县聚“百姓”,治水践初心
位于武平县中山镇的百家大院,游客络绎不绝。中山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著名的“百姓镇”,聚居了102个姓氏。小镇碧波清流,绿水青山与乡村振兴、县域发展相融共生,如今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县。
治水为民,兴水惠民。武平,这个建县于北宋淳化年间、会聚“百姓”的千年古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破解治水密码,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践行河长领治、精准综治、联防共治,交出让百姓满意的河湖治理答卷。
平川河、桃澜河、中山河……武平县境内水网纵横交织,有大小河流234条,分属汀江、梅江和赣江三个水系,河流总长度1767公里。“武平落实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总指挥长的河湖长机制,分年度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绩效考评等方式,高效有序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武平县总河长办常务副主任郑福良介绍,武平现有县级河长6名、乡级河长71人(其中流域河长37人)、村级河长219名。
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武平县坚持高位推动,县、乡、村三级河长一线办公,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现场会议,推动解决问题。坚持督查问效,县级河长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压实工作责任。2024年以来,县乡村三级河长累计巡河2.1万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670个。
持续提升河湖管护水平。武平县制定印发《2024年度武平县河长制主要目标任务清单》《2024年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各级河长认真履行职责,围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以及执法监管等工作,既督工作进度,也抓问题整改。2024年,武平县排查并整改完成河湖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97个;完成了水利部和福建省级下发的遥感疑似河湖“四乱”问题图斑629处的复核工作,全县图斑复核工作黄牌、红牌警示数均为零。
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从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日常巡查整治到强化城区黑臭水体的巡查监管,从推进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和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设项目到有序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从新建改造修复污水管网到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武平县扎实推进治水重点攻坚任务,确保入河“无害”。2024年以来,18个省下达乡镇交接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
治水为了百姓,治水依靠百姓。武平县聚焦生态共享,激发全民参与,推动219个村(居)将河湖保护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并将授牌“河长制模范家庭”纳入河湖长制村规民约,广纳群众参与河湖管护。
目前,武平县已有14户“河长制模范家庭”。罗开发在获得“河长制模范家庭”称号后备受鼓舞,这位武平县象洞镇联坊村的“老兵河长”,已习惯了每天晚饭后去象洞溪边转转,跟村民聊聊护河经验;沾阳村的钟世玉、罗永英夫妇拿出“象洞镇河长制模范家庭”的绶带时充满自豪,他们表示希望能为保护河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河湖面貌持续向好,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群众的护河热情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守护着身边的涓涓清流。
一地连三省,联动护河湖
“一脚踏三省、三省一日还”,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西南门户。
2018年,武平县分别与江西省寻乌县、会昌县,广东省蕉岭县、平远县签订生态保护协作协议,明确加强合作交流,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建立统一的决策协商、信息通报、联合执法和预警应急机制,重点做好边界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和污染防治工作。
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区域成员信息共享、跨区域联防联动、公益诉讼配合协作、跨区域环境修复补偿……一项项机制先后建立,协调联动模式日渐成熟,实现了流域治水护水“一盘棋”。
2月6日,武平县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两县县级河长组织召开赣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共商推进上下游违规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6月5日,武平县与长汀县联合开展“河长+检察长”共护汀江巡河活动,共商推进汀江上下游泄洪安全和网箱养殖问题进行联合排查整治行动;9月10日,上杭县、武平县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跨区域联合巡河暨法治宣传活动,共商推进韩江上下游共治共享和完善跨区域流域保护机制工作……2024年,武平县与“邻居”们密切联动。
信息互通、司法衔接、联合监测执法,跨区域流域保护协作探索不断迈向深水区,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武平连续多年跨省河流交界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
区域联动的同时,部门联动也在进行。武平县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开展联合巡查执法;公检法部门加强司法协作,建立“河长+检察长”机制,挂牌县检察院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县法院驻河长办法官工作室、县公安局驻河长办河道警长联络室,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构建“生态司法+河湖长制”联动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河湖司法力量,同步开展乡镇污水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整治、工业企业污染监测等联合行动。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武平县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武平将持续加强“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协作,守护好一方碧水。
好水配好山,幸福感叠加
梁野山云礤溪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千鹭湖“白鹭天堂”……武平山水相依,有“中国天然氧吧”的美誉。在持续提升幸福河湖“颜值”的同时,如何做好“价值”的文章,带动百姓增收,成为武平河湖管理工作者的新课题。
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武平资深摄影师李国潮的镜头里,不仅记录了这个“全国林改第一县”的点滴变化与发展,也见证了河湖面貌的焕然一新。如今他的照片中,又多了被称为“中国最美小鸟”——蓝喉蜂虎的俏丽身姿。
蓝绿色的渐变羽毛,优美的体形,嘹亮的歌喉,蓝喉蜂虎对繁殖地要求很高,要有可隐蔽自己开挖洞穴的泥坡,旁边要有河流或山塘水库,便于每天洗澡。谈起这种鸟,李国潮如数家珍。千鹭湖近年陆续出现各种珍稀鸟类。“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环境变好鸟类也一定先知。”李国潮笑着说。
两岸竹林茂密,水面宽阔清澈,几只野鸭在中山河中悠游自在。“之前垃圾漂浮、河道污染,让我们可犯愁了。”中山镇阳民村村民周平香感慨,“治理后中山河水清岸绿,家门口就成了游客说的‘诗和远方’。”
阳民村村民依托良好的河流环境,建设竹园驿站,开设特色农餐厅,丰富了村民的收入渠道。2023年,阳民村的竹产品产值达到了260多万元。
近年来,武平县委、县政府坚持通过流域水综合治理带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治水兴水理念,以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轴,以“一河两脉三片”为总体治理布局,实施武平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持续加强水源涵养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完成安全生态水系治理河长73.195公里、中小河流治理河长54.81公里、山洪沟治理河长43.49公里、水美乡村水系连通治理河长51.94公里;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9万亩,先后实施了7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植树造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共17.86万余亩;推进武平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武平县自然保护地综合治理与发展(一期)、千鹭湖森林景观提升和东留小溪风箱树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项目。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建成后,大大提高了武平县防洪排涝能力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了农村河湖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全域旅游。”武平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
本底颜值高,治理再增色。武平县积极依托河湖资源发展旅游,将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沿线自然景观串连起来,通过建设平川河与中山河生态护岸、水文化长廊、生态亲水步道,建设沿河骑行旅游特色的水美乡村,发展“水系+体育+旅游”乡村振兴模式,不断释放“幸福效益”。
武平以多元化IP形象、活动、产品等提升千鹭湖知名度、体验度,将湿地探索体验、休闲观光、教育科普、科研监测等功能融于一体,成为武平县的“生态会客厅”。2024年以来,千鹭湖景区接待学生研学实践团队1.85万人次,共接待游客37.5万人次。
伴随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千鹭湖周边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也选择回乡发展,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一步,武平将继续按照中央、福建省、龙岩市对河湖长制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加大健全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力度,推动各级河长严格履职尽责,巩固提升治水成效,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武平县水利局局长钟生祥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