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疫苗,2025年1月1日起调整

民生   2024-12-28 18:51   山东  

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网站发布《关于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百日咳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经国务院同意,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将现行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简称百白破疫苗)和6周岁接种1剂次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免疫程序,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

 政策出台背景 


近年来,全球和我国百日咳疫情回升,我国小月龄婴儿和学龄儿童发病风险有所升高。根据我国百日咳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对小月龄婴儿和学龄儿童的免疫保护,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将现行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简称百白破疫苗)和6周岁接种1剂次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免疫程序,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
什么是百日咳?有哪些症状?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人群对于百日咳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加易感。


感染后典型症状表现为——

  •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 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

病程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

接种过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儿童、有百日咳病史者以及成年人等,感染后的症状常常不典型

为什么要调整?

我国于1978年将含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百日咳的发病率大幅降低。
但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且无论是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或自然感染,均不能获得终生保护,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
本次百日咳疫苗接种程序的调整,主要为了让婴幼儿更早获得对百日咳的免疫力,提高儿童百日咳的免疫水平,更好地保障婴幼儿和儿童的健康。
调整了什么内容?

■ 前4剂疫苗免疫程序调整

前4剂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由原来的“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

■ 6周岁儿童接种疫苗调整

6周岁儿童原来接种1剂次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调整为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详见下表。

免疫程序
年龄
调整前
调整后
2月龄—5周岁
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百白破疫苗
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百白破疫苗
6周岁
接种一剂白破疫苗
接种一剂百白破疫苗


如何预防百日咳?


传染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即使接种了疫苗,仍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科学佩戴口罩

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佩戴口罩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若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日常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居室常通风,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加强健康监测

在共同居住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下,与百日咳病例(发病前1周至发病后3周)有接触史者,应进行21天自我健康监测。接触史包括:

  • 当病例说话、咳嗽、打喷嚏时,接触者可能直接吸入病例喷出的含病原体飞沫而感染;

  • 共用物品也可能导致密切接触传播等情况。

应避免与婴幼儿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近距离接触,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监测期间如无咳嗽、流涕、发热等不适症状,可正常学习工作。一旦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政策全文如下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卫生健康委、药监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百日咳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经国务院同意,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将现行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简称百白破疫苗)和6周岁接种1剂次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免疫程序,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为做好上述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

各地各部门要从公共卫生安全角度充分认识上述免疫程序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免疫程序调整工作顺利实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教育、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卫生健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部门职责共同做好免疫程序调整工作。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根据职责负责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督促企业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生产计划;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的采购以及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承担接种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以及接种工作的医疗保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上市审批以及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在工作中形成合力,确保无缝衔接,共同落实各项措施。

二、统筹准备工作,做好政策衔接

各地要统筹做好上述免疫程序调整的准备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有关规定和上述免疫程序调整要求,依法依规及时合理安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采购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及时全程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已获准上市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适用于调整后的免疫程序。各地要提前部署开展对辖区内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培训。中国疾控中心负责制定印发上述免疫程序调整以及含百白破成分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的相关实施技术方案,加强对各地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三、强化规范管理,确保接种水平

各地要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着力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管理。疫苗和注射器的费用由中央财政统筹安排,开展接种工作所需费用由各地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统筹解决。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要求,严格做好疫苗储存、运输、接种过程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等的规范管理。要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民、高效优质的接种服务,确保持续维持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高水平接种率。

四、广泛宣传科普,回应社会关切

各地要积极做好宣传科普工作,重点宣传免疫程序调整的政策解读和相关科普知识。要加强舆情监测,科学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取得群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支持。各地要指导各有关单位切实落实上述免疫程序调整政策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国家疾控局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药监局
                           2024年12月25日

(滑动查看)

源:央视新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网站、青岛日报

郯城县广播电视台
举报邮箱:tctvxmt@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