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机精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质量月”活动
——“我身边的质量故事”专辑
为了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牢固树立“精制细琢 成就品质”的质量理念和“精工致远 质量为本 利器善事 质量当先”的质量价值观,持续推进“三原色”班组建设-质量效率进班组工作,公司按照集团工作要求,在2024年度“质量月”活动期间,充分挖掘基层质量标杆人物和先进质量事迹,所属企业申报质量故事46项,公司选拔确定13项。现推出“我身边的质量故事”专辑,进一步营造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呼吁全员“学标杆、做标杆”。
第九期
张刘丹的数字化检测路
在工研所特种刀具事业部中,张刘丹是质量检测的新生力量。她的日常是对生产的刀片进行轮廓检测,确保每一把刀片都达到设计精度。随着技术的迭代,传统的检测方法已难以满足高效率要求,公司决定引入数字化检测系统,而张刘丹被委以重任,成为这一变革的执行者。
面对挑战,张刘丹没有退缩。她开始深入学习数字化检测技术,通过建立刀片标准尺寸检测模型,将待检刀片与标准模型进行比对,快速判断刀具是否合格,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针对复杂异形刀具,虚心向厂家技术团队请教,加上自己的不断尝试与探索,最终实现了该类刀片的高精度检测,经过半年多的验证,检验准确度达到98.5%。在新旧系统交替的过渡期,她不仅要保证新方法的准确性,还要确保生产效率不受影响。无数个日夜,她都在实验和对比中渡过。
数字化检测系统上线后,刀片的检测精度和速度显著提升,生产过程的监控也更加严密。张刘丹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回报,但她并未因此满足。她在班组内组织培训,分享新型检测方法的检验经验,带领团队不断学习新技术,提升检测能力。
张刘丹不仅是质检人员,更是质量的守护者。她的名字和她的故事,成为了特种刀具事业部质量革新的象征,激励着每一位追求卓越的人!
第十期
构筑质量防线
——海科公司成型班组质量提升纪实
“无规矩,不成方圆”。海科公司成型班组在郝磊的带领下,携手技术开发班组,对安全操作规程及SOP工艺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与优化,新增及完善了10项安全规程和9项工艺文件,为班组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指导,确保了操作有据可依、质量有章可循。制修订工艺纪律检查及考核办法,班组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型班组启动质量培训计划,从基础的工量用具使用到高级别的压机平行度调整,再到新修订的工艺文件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解读,培训内容全面而深入,有效提升了班组成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成型班组深刻认识到微小质量问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检查机制。通过双控云安全检查、工序自查、工序间互查以及技术开发组抽查等多重手段,班组确保了质量问题的及时发现与整改。同时,建立整改档案以备查阅,有效防止了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这种即查即改的工作方式,为班组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质量防线。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王大伟提出了关于6A2型砂轮模具成型质量提升的方案,通过加装辅助工装显著提升了基体与模具的贴合度;闫道旭针对清洗基体毛刷易腐蚀的问题,通过精选材料和加固改良有效延长了毛刷的使用寿命。这些创新成果的涌现,不仅解决了班组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更为公司的质量提升贡献了宝贵经验。
第十一期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轴研所主轴制造部百继超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及保有竞争力的根本。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我们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我们车间的每一名员工都在为如何能够提高车间产品质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其中就包括轴研所主轴制造部车间的检查员百继超同志。
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直是百继超同志的一贯特征。这一特征不仅表现在他之前操作工岗位上,在检查岗位表现尤为明显。磨削加工零件种类多,尺寸精度要求高。既要保证工件的测量精度,也要保证工件的正常流转,这对来到新岗位的百继超同志无疑是一个挑战。面对挑战,百继超同志迎难而上,为保障工件加工节点,主动加班保证检验进度。针对车间加工转轴长度控制不严的现象,一方面跟质量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另一方面结合自己在干操作工的实践经验向操作人员讲解加工注意的问题。通过帮助操作人员解决转轴长度尺寸控制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操作人员的考核。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和帮助下,转轴长度问题得到了最终的解决。
严抓质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个人而言,质量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态度。百继超同志正是用实际行动验证了他对本职工作的郑重承诺。
素材来源:战略运营部
投稿: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