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好: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秋意渐浓,在泉州城建集团投资建设的中环城贯通工程(市区段)施工现场,一个个紧张忙碌的身影勾勒出冲刺四季度的生动图景。截至目前,黄龙南大道已完成下穿通道桩基施工,4号天桥主体已吊装合拢;与此同时,黄龙北大道、南环路、池峰路也加快推进桩基作业。
中环城贯通工程(市区段)是中环城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约16亿元,道路改造长度约8公里,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主线设计时速60km/h,辅道设计时速40km/h,包含黄龙南大道、南环路、池峰路、黄龙北大道等4个标段,涉及连续高架、人行天桥、跨线桥、快速路等多个节点改造。中环城贯通工程(市区段)建成后,将与中环城快速路已建成路段衔接,形成中心市区闭环快速交通体系,提升环湾中心城市的集聚度、承载力和辐射力。
为确保现场安全施工,同时尽可能降低因工程施工给周边群众带来的不便,泉州城建集团先后多次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并协同属地交警采取限时分流、增加现场疏导人员、设置分流护栏等措施,确保又好又快推进项目建设。
▲黄龙南大道快捷化改造
▲黄龙北大道快捷化改造
▲池峰路快捷化改造
▲南环路快捷化改造
打造首条环城快线
构建半小时通勤圈
衔接重要交通枢纽
来源:泉州城建集团
新闻
多看点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泉州发布一批科技产业创新政策
8日召开的2024年泉州市创新大会重磅发布12份支持科技产业创新政策。记者了解到,这些政策聚焦“四个倍增”、中试孵化、“三首”产品推广、人工智能等领域,重在支持企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重在广聚全国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基础研究、中试孵化、工业设计的创新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四个倍增” 做大做强创新主体
深化“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全力推动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高端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实现“四个倍增”——
加码奖补企业研发投入。首次设立超1亿元的企业研发投入奖补资金。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研发中心,给予3年最高1000万元的设备购置贴息补助。
阶梯奖励高新技术领军企业。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超过20亿元、50亿元的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100万元。
鼓励大院大所市场化转型。推广“院所+产业化公司”等模式,支持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采取“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收入提成”等方式,把成果提前“许可”中小微企业使用,摊薄企业的技术成本。对我市科研院所在本地牵头承担建设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奖补1000万元。
升级青年人才政策。以人才“港湾计划”为统领,纵深推进“涌泉”行动,为青年人才提供生活补贴、购房补助、创业资助等支持,向首次在我市就业的毕业生,最高发放生活补贴10万元。筹备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对在我市落地转化的总决赛获奖项目,最高补助100万元。
聚焦中试孵化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建设28家中试基地,打通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补助中试基地建设运营。对购置设备费用予以30%、最高500万元补助,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鼓励中试基地开放共享,提供新技术验证、小批量试产等,对服务性收入予以30%、3年累计最高300万元补助。
强化金融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将中试基地纳入科技保险范围,支持中试验证项目申报中长期特别国债项目。鼓励各类基金投资我市科技企业,对年度股权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给予1%投资奖励。
扶持专业服务机构。为中试项目提供知识产权评估、技术交易等服务的机构,年度技术合同登记额1亿元以上的,最高奖励100万元。
聚焦“三首”产品推广 加快大规模设备更新
深入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加快创新产品的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
支持首台(套)装备研发。鼓励企业联合大院大所开展核心技术、重大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攻关,提高装备自主研制能力,对获评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补助100万元。
推广应用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对纳入首批次重点新材料生产应用企业名单的,按年度销售额予以5%、最高300万元奖励;对购买首版次软件的予以30%、最高10万元补助。
支持企业设备升级。建立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库,对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的,在省级贴息的基础上再给予1%的贴息支持。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购买科研设备的,予以购置费用12.5%、最高500万元补助。
聚焦人工智能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建设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快人工智能赋能设计、质检、营销等环节,大力发展“AI+制造”,拓展新产业新赛道——
布局算力中心。对新建100P以上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予以最高250万元补助。对租用算力资源的,予以费用30%、最高30万元补助。
支持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攻关。对获评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奖励1000万元、500万元。围绕大模型、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等领域关键技术需求,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揭榜挂帅”,最高补助200万元。
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支持人工智能在制造业、民生、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评选一批市级人工智能优秀应用场景。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机器人、智能医疗器械等新赛道,打造一批未来场景创新示范标杆。
来源:泉州晚报
新闻
多看点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泉州发布一批科技产业创新政策
8日召开的2024年泉州市创新大会重磅发布12份支持科技产业创新政策。记者了解到,这些政策聚焦“四个倍增”、中试孵化、“三首”产品推广、人工智能等领域,重在支持企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重在广聚全国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基础研究、中试孵化、工业设计的创新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四个倍增” 做大做强创新主体
深化“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全力推动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高端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实现“四个倍增”——
加码奖补企业研发投入。首次设立超1亿元的企业研发投入奖补资金。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研发中心,给予3年最高1000万元的设备购置贴息补助。
阶梯奖励高新技术领军企业。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超过20亿元、50亿元的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100万元。
鼓励大院大所市场化转型。推广“院所+产业化公司”等模式,支持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采取“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收入提成”等方式,把成果提前“许可”中小微企业使用,摊薄企业的技术成本。对我市科研院所在本地牵头承担建设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奖补1000万元。
升级青年人才政策。以人才“港湾计划”为统领,纵深推进“涌泉”行动,为青年人才提供生活补贴、购房补助、创业资助等支持,向首次在我市就业的毕业生,最高发放生活补贴10万元。筹备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对在我市落地转化的总决赛获奖项目,最高补助100万元。
聚焦中试孵化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建设28家中试基地,打通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补助中试基地建设运营。对购置设备费用予以30%、最高500万元补助,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鼓励中试基地开放共享,提供新技术验证、小批量试产等,对服务性收入予以30%、3年累计最高300万元补助。
强化金融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将中试基地纳入科技保险范围,支持中试验证项目申报中长期特别国债项目。鼓励各类基金投资我市科技企业,对年度股权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给予1%投资奖励。
扶持专业服务机构。为中试项目提供知识产权评估、技术交易等服务的机构,年度技术合同登记额1亿元以上的,最高奖励100万元。
聚焦“三首”产品推广 加快大规模设备更新
深入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加快创新产品的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
支持首台(套)装备研发。鼓励企业联合大院大所开展核心技术、重大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攻关,提高装备自主研制能力,对获评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补助100万元。
推广应用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对纳入首批次重点新材料生产应用企业名单的,按年度销售额予以5%、最高300万元奖励;对购买首版次软件的予以30%、最高10万元补助。
支持企业设备升级。建立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库,对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的,在省级贴息的基础上再给予1%的贴息支持。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购买科研设备的,予以购置费用12.5%、最高500万元补助。
聚焦人工智能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建设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快人工智能赋能设计、质检、营销等环节,大力发展“AI+制造”,拓展新产业新赛道——
布局算力中心。对新建100P以上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予以最高250万元补助。对租用算力资源的,予以费用30%、最高30万元补助。
支持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攻关。对获评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奖励1000万元、500万元。围绕大模型、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等领域关键技术需求,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揭榜挂帅”,最高补助200万元。
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支持人工智能在制造业、民生、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评选一批市级人工智能优秀应用场景。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机器人、智能医疗器械等新赛道,打造一批未来场景创新示范标杆。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