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22日,腊月廿三
小年,吉祥
按照旧时农历,腊月进入尾声,春节眼看着就要来了。腊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更多的,是与岁时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风俗通义》说:"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在古代,就是个祭祀之月。![]()
而对于我们而言,腊月就是年的前奏。团圆与亲情,喜悦的年味,随着腊月的足音,慢慢酝酿,日日俨着。只等着除夕那声炮仗,便可以绽出花儿来。
俗语说:“进入腊月就是年”。时光一迈进腊月的门槛,乡间就处处可闻新春的脚步声了。旧时腊月,是阳光下一幅安详的剪影。你只静静的坐在石头上看着,便愉悦了心情。![]()
民以食为天,最好的享受,当然是吃了。腊月,也是全年中传统风俗内容最多的一个月,而这些风俗,很多都跟“吃”有关。比如,吃腊八粥、过小年、蒸发糕、做粿子、供“灶神”,等等。食,离不开灶。在民间诸神中,灶神的地位,算是最高的。他是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古人常常吃不饱,所以灶神特别重要,这是现代人几乎不能理解的。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除夕日返回人间。汇报什么内容呢?他向玉皇大帝禀报,这户人家这一年来的所做所为。由于人与天帝无法沟通,所以,任凭灶神胡言乱语,天帝就会给你定下什么惩罚。![]()
“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在中国人眼里,所有的神仙都跟人间一样,是可以收买、贿赂的。其实,“祭灶”就是贿赂灶神。一般的办法,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等,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
如果说,春节是一年当中最欢乐的节日的话,那么,腊月里的欢乐,腊月里的忙碌,腊月里的期盼,丝毫不逊色于正月的春节。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对于北方来说,严冬中的腊月扫房,只是掸扫而已,而在南方往往将桌椅板凳,甚至大架子床都抬到河边、井边去刷洗。扫房以后,全家就要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画、鞭炮……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其实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多数地方在这一天要赶制过年的面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
除夕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各行各业停了交易。都在自己家里打着如意算盘,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运气。除夕夜的活动也是千姿百态——贴挂千,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这种庆祝活动一个接一个。午夜一到,腊月就结束了,新的一年也随之开始了。
![]()
摄影金京德,辽宁省抚顺人。先后荣获抚顺市教师摄影大赛金奖,辽宁省《美丽家园》摄影大赛金奖,中国“中华孝和天下”摄影大赛收藏大奖。多幅作品参加中韩摄影交流展。其作品传略载入中国朝鲜族教师艺术作品集,中国摄影家全集。现为辽宁省抚顺市新华朝鲜族小学教师编辑蓝猫,微信号:bluegirlcat,个人公众号:摄影文艺-bluegirlcat0,蓝猫花园-lanmhy ,墨香远-bluegirlcat1,欢迎原创投稿。喜欢摄影、文字、音乐等一切美的东西。座佑铭:喜欢蓝色,更爱自然 ,最珍惜与你相识的缘。郑重声明
:
1、平台所有原创摄影均作者独立创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使用本平台摄影请务必请原作者授权或务必注明作者并标明来源《摄影文艺id:bluegirlcat0》。
2、本平台使用的音视频、图文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优选,我们尊重原创,所有作品仅供交流学习传播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bluegirlcat)感谢!
![]()
文章源自:月印池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适请联系删除。
点的“赞”和“在看”,喵喵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