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为骨、水为魂:治理与文化并重是生态开发的“财富密码”

时事   2024-11-29 22:19   北京  

11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与环球网联合主办,2024“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活动迎来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欧亚中心的多名外媒记者,一同踏访湖州安吉、千岛湖及宁波等地,亲身见证“绿水青山”如何化作“金山银山”,感受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田园史诗。


养山富山:和乐山谷生态开发的基石与骨架


烟雨朦胧的灵峰山脚,中旅·安吉和乐山谷度假区(以下简称“和乐山谷”)是此行的第一处目的地。和乐山谷位于国家级度假区灵峰度假区核心板块,依山傍水,以竹林、茶山、湖泊为生态基底,在苍山竹海间,构筑了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山水田园。


安吉和乐山谷内,绿油油的生态菜圃与远处在建的建筑相映成趣


和乐山谷的开发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吉县一度兴起了“采石经济”。掏空的山体、漫天的飞灰,无不让安吉人意识到改变势在必行。


进入21世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提出与生态理念的不断丰富,给安吉指明了出路。近20年来,当地坚定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生态发展道路,给安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设计之初,中国旅游集团旗下中旅国际便以绿色优先、环保优先为基准,对和乐山谷的开发与建设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港中旅(安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键介绍道,和乐山谷的所有建筑均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道路、步道设计也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避免破坏当地特色的茶山、竹林和水源,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实际运营中,和乐山谷也采取了多项平衡游客需求与生态保护的举措。一是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游客行为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持续开展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提高度假区的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三是建立科学的垃圾处理系统,对度假区内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四是制定游客容量标准,限制度假区的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拥挤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等等。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浙江的“名片”。这里山丘迤逦、水系纵横,对于安吉农业发展堪称枷锁,但对于生态旅游建设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安吉的特产——白茶与竹子,也为和乐山谷发展具备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提供了绝好抓手。


在这里,上百亩的氧气茶田,为游客提供采茶、炒茶到品茗的全过程体验;“长在茶山上的茶室”青绿集·唐诗颂茶坐落山野之间,在喝茶之余还有汉服、舞蹈等多元生态体验项目,带游客们沉浸在当代版“只此青绿”画卷。在这里,安吉的竹海化作一叶叶游客轻松“拿捏”的竹篾,在工匠的专业指导下变成竹扇等手工工艺品,成为一段宝贵经历的凝缩与具现。在这里,灵动亲人的卡皮巴拉、小浣熊等小动物们,在精灵之丘水豚主题乐园与亲子家庭、年轻情侣等游客亲密互动,亲身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谐之美。此外还有桨板、马术体验、山谷吉市等特色体验,这个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上海来客占6成的“让时光发芽的山谷”,正成为上海乃至江浙沪居民拥抱山野、回归自然的“后花园”。


哈萨克斯坦记者济扎·乌扎克得意地展示亲手编的竹扇


从水破局:千岛湖治理与多元化的灵魂


千岛湖地处浙江西部与安徽南部交界,即便在最高警戒水位,露出水面的岛屿依然有1078座,由此得名。


千岛湖:“天下第一秀水”


相比安吉,1982年起步的杭州千岛湖景区要早得多。但随后30余年间,千岛湖风景区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在加快了当地城市化之余,也给当地自然环境的平衡埋下隐忧。


作为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水源地,千岛湖每年为下游提供近10亿立方米饮用水,也是不少饮用水、饮料厂商的重要取水地。2019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千岛湖的开发进行规范。如今,千岛湖水质被评为国家一级水体,天晴时能见度可达12米,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标准。严格的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标准,令千岛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恢复。


自中旅国际团队2024年进驻千岛湖景区后,千岛湖生态治理得到提级管理和治理,“靠水吃水”到把“水”相关项目“做出花”的生态旅游开发思路也进一步拓宽。“目前千岛湖景区以‘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千岛湖’‘不让一片垃圾倒入千岛湖’为目标,开展争当生态文明示范行动。”中旅(浙江)千岛湖公司副总经理魏红表示,千岛湖景区严格按照生态文明示范的目标和标准,对景区的生活污水、垃圾等进行严格分类、责任到人到边的全流程可追溯管控。所有污水、垃圾通过专业船舶运离岛屿前,要经过分类、数量、处置人等台账明细的签字确认,到专业处理机构还要进行收治确签。同时,在景区开发与保护、流量与“留量”的冲突下,景区按照县委县政府千岛湖“不止于湖”的理念,聚焦开发千岛湖临水、亲水的核心元素和功能区。目前正在打造提升的“原大排档”、三潭岛等,将以全新的业态、沉浸式体验,给游客带来全新的升级体验。


见到客人,千岛湖桂花岛上猴群积极地前来互动


新时代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财富密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列车高速飞奔、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思路在成果显著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蓝藻泛滥的太湖水,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最响亮警钟。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系统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难题。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中国以不懈的技术突破与系统施策,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旅国际始终秉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另一方面精准契合消费者追求绿色健康生活的需求,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产品结构,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内容丰富和延展产品服务。在“两山”理论起源地安吉,中旅大力完善当地生态环境,并用地方特色与文化艺术为生态环境赋能,绘就了一幅生态与人文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画卷;在新疆,中旅推出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路线和营地,人们可以抵达世界自然遗产地库尔德宁,在全球最高大密集的雪岭云杉间吐纳呼吸;在宁夏沙坡头,中旅将黄河文化、沙漠文化和星空文化有机叠加,让游客背靠长河落日、仰望大漠星空,享受千载悠悠之感……


从森林到草原,从峡谷到山峦、从沙漠到湿地,从江河到盐湖,广袤的地域造就了中国的盛世之美。中旅国际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就在于自然中镶嵌旅游休闲业态,通过坚定贯彻落实“两山”理论,将自然景观与文化体验有机结合,让人们在“山水林田湖草沙”间感受美好,让每趟旅程都不虚此行。



审核 | 周扬

编辑 | 徐璐明

校对 | 向歆悦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