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是个好东西,人见人爱,无论是保研,还是出国、奖学金、就业,样样与之挂钩。
关于绩点,近年来陆续有高校开展系列改革,每出GPA新政策必然成为热议话题。今年,清华、复旦也开展了绩点改革,继续引发热议,但两校政策性质不同,所以分开解读。
近期,清华大学秀钟书院和笃实书院宣布不将第一学期GPA计入总GPA计算。👉大学与高中的最大的不同,大学考验的是长期自律、坚持、积累,是长线的学习能力,不看短线爆发力,也很少会出现黑马。最典型如保研,如入党,都是四年的坚持,一朝一夕的积累。高中没有GPA(绩点),无论是高考,还是竞赛,都是一考定终身。这项改革本意是让同学适应,不在第一学期就高度内卷。让同学更加放松地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给同学更多的空间,去探索不同的课程,尝试新的领域。我觉得是好事。绩点改革,也会有一些负面可能性。如,有可能会让个别同学感觉“到了大学,真的轻松了”,从而放飞自我,更不容易进入大学状态。这意味着:其余70%的同学是B+、绩点3.3及以下。- A+和A的同学总人数不超过30%,30%的比例限制。老政策则是A和A-总人数不超过30%。
- A-档没有比例限制,更容易拿到绩点3.8。老政策70%的同学只能拿到B+(3.3)及以下的分数。
但对于留学、或去其他高校读研、就业的同学来说,是利好!大大利好,绩点明显提升。譬如,GPA3.7的同学变多了!大部分同学简历上面的绩点变靓丽了~如,大家都是A-,都是GPA3.7。以前B+是不错的成绩,现在B+则代表了落后~也有同学会认为,拿到A-也不够了,太平庸。对拥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会导致更加内卷。如保研同学,大家都是A-,怎样能拉开差距呢,一是看排名,二是争取A/A+。- 清华的政策利大于弊,是风向标,今后可能会有其他高校跟进实施。
譬如,PKU同学就很羡慕,树洞里要求PKU跟进的帖子有好几篇:“同水平的学生绩点远远不如清华浙大上交,现在连复旦都改了,贵校还是坚持给学生正态分布”同学为什么会羡慕复旦呢?如,与其他高校同学相比,绩点低了,这可能会影响留学申请。
更多情况👇点击下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