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申请钠电电解液专利
起点钠电关注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显示,11月22日,名为《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的专利获公布,申请公布号CN118993960A。该专利的申请人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文中简称华为)、珠海市赛纬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文中简称珠海赛纬),申请日期为2023年5月19日。
该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用以解决钠离子电池首次库仑效率低、循环性能差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专利共同申请人珠海赛纬成立于2007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珠海市高栏港国家级化工园区,拥有珠海、合肥、淮南、抚州四大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1200余亩。珠海赛纬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原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较早从事电解液材料开发的企业之一。
据起点研究院(SPIR)最新调研数据,2024年钠离子电池出货较2023年快速增长,推动钠电池电解液需求量大幅增加,2024年1-9月钠电电解液出货为3581吨,同比增长255.6%,预测到2030年钠电池电解液市场规模为183万吨。
其中,珠海赛纬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排在首位,该公司自2015年开始便持续进行钠电池电解液开发,依托在钠电池电解液领域的技术优势,成为众多头部钠离子电池企业合作伙伴,目前公司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并实现小批量销售。
钠电电解液价格方面,起点研究院(SPIR)预测,随着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产业化规模化发展,2025年降至3.4万元/吨,预计2030年降至2万元/吨。
此外,据起点钠电不完全梳理发现,截至今年9月,产业链上,已有超30家企业在钠电池电解液领域展开布局,相关的钠电池电解液产能规划已超过50万吨。近期,还有浙江中蓝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钠电池电解液项目、江西海容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钠电池电解液生产项目等项目备案通过。
乐观估计,钠离子电池的火爆发展态势有望给产业链带来新的利好,推动钠电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的规模化发展。产业链企业对于钠电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的研发、专利布局与产能规划也将进一步提速。
华为再谋钠电背后
据起点钠电不完全梳理,截止目前,华为已经围绕钠离子电池申请超13项技术专利,包括但不限于:一种钠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公开号CN116936737A;钠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应用,公开号CN117810379A;以及与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申请了新专利,一种碳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等等。
华为部分钠离子电池专利截图
除了强化专利护城河,近年来,华为还通过旗下投资公司哈勃投资参与了某钠离子电池生产商的A+轮融资,认缴出资额413万元,股份13.3%,成为第三大股东。而天眼查最新信息显示,目前,哈勃投资的认缴出资额为269.801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7.7679%,为该钠电企业第四大股东。
近期,华为旗下的华为技术赞比亚有限公司还与乐普钠电(上海)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签约2025 年度、2026 年度 30MW+50MWH 合作协议。双方将根据赞比亚的能源结构与矿区需求,共同推动绿色矿山项目的实施。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不断强化钠电布局背后,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或许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钠离子电池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钠资源储量更丰富,价格更低廉,加上钠离子电池与锂电池有类似的工作原理和电池结构,可兼容已有锂电设备,因此,当对重量和能量密度要求不高时,钠离子电池能成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方式,尤其是在电动两轮车、低速四轮车、储能等领域。
其次,钠离子电池是清洁能源的代表之一,其发展也可以弥补国内锂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的短板,替代部分铅酸电池,推动国内清洁能源技术应用迈上新台阶,为国内能源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发展钠离子电池还获得了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技术。工信部也曾正式下达首批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计划,要求统筹引导钠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结合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1-9月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了1.82GWh,同比增长293.5%。
起点研究院(SPIR)认为,随着钠电池性能不断提升,和电池成本不断降低,预计2026年和2027年钠离子电池市场将会在储能、两轮车、启停电池等应用领域渗透率不断提高。预计到2030年,钠电池出货量预计超过1Twh,全产业链产值规模超过万亿!
另一方面,友商及其他互联网大厂频频入局。
当前,互联网大厂正通过技术研发、产业链投资、产品开发、产能扩张、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领域,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进程。
如目前雷军及其投资的顺为资本、小米等已投资多家业务涉及钠离子电池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珈钠能源、武汉固理新能源、江苏碳什科技、泓原新能源、融通高科、法恩莱特、赣锋锂电、蜂巢能源等。
美团也则通过旗下子公司酷讯科技完成对钠电企业——超钠新能源的投资及入股;今年3月,雅迪还曾联合美团在深圳主办了深圳市外卖电动车钠离子电池换电试点启动会,并向美团骑手代表交付了雅迪钠电池电动车。
当然,还有一个角度,或许与华为的造车事业有关。
尽管华为曾不止一次强调“华为不造车”,但2019年9月,华为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定位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增量部件供应商,为车企提供解决方案,提供智能化、新能源零部。
此后,华为更开拓出了与车企合作的多种模式,分别是:华为Hi模式、华为智选模式以及供应商模式。其中,华为Hi模式代表Huawei Inside,是指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搭载于合作的新车之上,并将HI标识授权给车企使用,合作的车企有赛力斯、北汽、长安和广汽等。
而造车,当然就离不开电池。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动力电池领域马太效应明显,市场集中度提高,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压力传导之下,不少下游企业开始有意识的向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华为布局钠离子电池是否有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但很显然的是,随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华为若能完善其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布局,或许能助力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