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声技术发布十多年了,但是每次谈到依然会有人在评论区说全景声片源太少,但是据我了解近些年新发布的好莱坞大片基本都会配有全景声音轨了。《家庭影院有必要上全景声吗?》
《全景声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然也有一些国产片,因为某些微妙的原因,选择背后有华为默默支持的三维菁彩声(Audio Vivid)来制作。
那么老片子怎么办,《闪闪的红星》就不配享受新装好的全景声影院系统了吗?
其实通过声音模式设置,可以把单薄的立体声提升为效果更佳的环绕声效果,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每个模式的作用。最常见的日系AV功放,有四个效果模式分类按钮,从左到右分别是观看电影、观看音乐、观看比赛以及纯音模式。如果你播放的是环绕声音轨的蓝光原盘电影,这些都不需要设置,它会根据你的音轨自动调整,自动点亮Dolby Atmos或是DTS:X,只有低规格音轨才需要手动调整。前三个模式分类里其实都差不多,我们一般只用到绿色的MOVIE按钮,在里面选一个就行了,我们主要说说里面比较有意义的几个。这个是立体声模式,主要是用来听立体声音乐用的(环绕声音轨严重不建议设置成这个模式,属于降级了),也就是只有左右前置,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主音箱出声音。注意区分后面的PURE模式,它可以使用奥德赛校正结果,有针对房间的优化作用。打个比喻,就像你把一个玉米棒子放进锅里,按一下这个开关,过几分钟拿出来,变成一个煮熟了的玉米。这个模式是立体声的加强版,相当于把2声道的信号,一模一样地复制到所有声道,说白了就是简单地让所有喇叭都响,声音不能流动,也没有准确的声像定位,只是单纯地提升包围感。小白可能会喜欢这个模式,他听起来首先就是声音大了(所有声道都同时响,当然声音就大了),包围感好了(所有喇叭强行出声,感觉好像被声音包围在中间),但是真正的影音爱好者明白,这种声音是假的,错误的。因为传统的立体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声道其实就是为了还原出前方的一个舞台声场,仿佛你坐在舞台前聆听一样,但是Multi Ch Stereo就相当于把舞台复制了一圈。可能原本舞台左前方有人在拉小提琴,结果变成了周围都是同样的小提琴声,直接乱套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你把一个玉米棒子放进锅里,按一下这个开关,过几分钟拿出来,变成满满一大锅一模一样的爆米花。按AV功放机上的PURE键,或者选择“Direct”模式,这时显示屏变暗,纯直通模式启动。这个模式主要是为HiFi发烧友设计的,用于播放高保真立体声音乐,它会关闭主机显示屏和模拟视频电路。这样做的目的是抑制影响音质的噪声源,实现纯净的播放音质。这个模式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了,通过功放的中央处理器把各种低规格信号源重新计算,矩阵映射后上混成多声道还原,起到类似全景声的效果。比如你是7.1.4声道的家庭影院,播放的是立体声(2声道),通过上混,功放会把相应的信息分配到各个声道,包括顶部声道也会响,实现三维声场效果。这个声音是流动的,根据不同位置的声音定位来给定信号输出,就像你把一个玉米棒子放进锅里,按一下这个开关,过几分钟拿出来,变成满满一大锅五彩斑斓异彩纷呈、形状各异的爆米花。目前新款的AV功放基本都支持,包括国产天逸等。
当然不仅是杜比,老冤家DTS公司也有类似的技术,就是DTS Neural:X。早些年大家就发现了,DTS口味稍微重点,它可能会更强调天空声道,顶部声音更明显一些;Dolby则更显中正。当然这个并不绝对,不同混音师制作出来的电影也是差异巨大,大家可以自己切换对比下。差异肯定会有,就是看你的听音习惯,以及喜欢怎么玩。比如你去大保健,安排了五位技师按摩(我没去过,都是听同行说的)。有人喜欢五个技师一起按脚,有的人喜欢五个技师分别按两个脚,两只手,还有头。
如果你习惯了只按脚,突然四面八方来袭可能还有点不习惯(2声道的声音突然变成7.1.4)。特别是如果你的中置音箱与左右前置音箱有明显差距的话,听感就会变差,人声可能会变得单薄、干瘪。但如果你的整个系统比较均衡,没什么短板,那老蜗牛严重建议你把声音模式设置为Dolby Surround,尤其是新款AV功放或者前级处理器。
总之,我们已经进入三维音效时代了,不管你的片源是不是全景声,都建议启用“上混”功能,充分发挥你的全景声影院音响系统性能。
另外就是还没组建家庭影院的小伙伴,不用担心全景声片源问题,大胆折腾的3D影院音响系统吧。
爱影音,爱生活,致敬所有保持热爱的人。
扩展阅读:
《客厅影院选择7.1还是5.1.2全景声合适?天空音箱点位怎么定》
《9声道全景声家庭影院,选择5.1.4还是7.1.2呢?》
《家庭影院避坑系列专题攻略》
《家庭影院从入门到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