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IP推荐:造房子的人

体娱   2024-09-12 22:20   北京  

项目简介

《造房子的人》是一个关于建筑、关于空间和心灵的小说,以建筑艺术为引,讲述了四位青年建筑师主人公于晓丹、Kira、张铎、廖世奇之间的横跨十年爱恨纠葛的情感与成长故事。

故事大纲
《造房子的人》讲述了一个关于建筑、空间和心灵的故事。四个因建筑结缘的青年在异国他乡度过了一段恣意青春岁月,回国后相继经历了现实生活的不适应和精神的不安感,这些感觉同时也显现在纽约、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之间对立的时刻。

矛盾爆发点落在“东方剧场”的一次意外事故之中,随之而来的是风暴般的现实——谁死谁伤?死伤多少?由谁负责?波及面从现实到情感,他们必须要面对一次抉择……

作品采用 “虚”“实”相间的章节结构,每一章对应主要建筑“东方剧场”的一个部分;环形的叙事使首尾相互呼应,由一个女主的故事牵连出另一个女主的故事,在揭露女性互助的主题之外,也将章节之间的“留白”置于想象的空间。

建筑的结构,也是人物的生命结构,走入一段生命经历,逐渐沉浸其中,成为观众,成为演员,窥得光怪陆离后的真相,最终走到出口,找到光照射下的自我。

人物小传

《造房子的人》在叙事上是一部“双女主”的女性成长故事。小说的结构上(第一章与第八章)首尾相和,照应着两个女主角是互为因果、互相补充的“双女主结构”,两个女主角在结尾实现了“合一”的循环式结局,让读者能清楚看到书中的“于晓丹”就是“Kira”,而“Kira”同时也是“于晓丹”。在这个闭环叙事中,“于晓丹”和“Kira”的命运是彼此连通的。

于晓丹(女主角之一):1988年出生于北京,青年建筑师。温柔、忧郁沉静。长发、兔牙、爱低头,说话的时候喜欢轻轻发出一个“哦”。

家中父亲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母亲在其小学二年级时过世。其父后娶年轻二十岁的继母,两人2008年共同出席奥运会鸟巢开幕式。其父在2010年之前介绍张铎跟于晓丹认识,张铎后成为她的未婚夫,二人于2012年冬天共赴美国纽约。

2010年夏天,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后在2012年冬天与未婚夫张铎一同前往美国,打工为张铎读书赚取生活费。2015年,在未婚夫张铎毕业后二人回到北京。

2015年加入廖世奇和日本合伙人豆田广智创办的建筑师事务所,担任文秘工作,直到豆田广智之死,引发她与张铎共同离开廖世奇公司,这二人后开办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北京丹琦建筑师事务所”。

全书以于晓丹为女主人公之一,描写了女性之间独立、自觉、互帮互助以及女性成长的故事。女主人公在书中同时参与了方家胡同“东方剧场”的改造;以及青城山伽蓝寺“禅画美术馆”的项目,两个项目最终都成功实现。

于晓丹本人与张铎共同经营家庭,并在书的结尾以奋力救下Kira一命、两个女性和解并相互关爱为大结局。

Kira(女主角之二):“90”后,本名“王艺潼”,青年建筑师。热情、活泼好动。美黑皮肤,身材凹凸有致,狂野性感。

2016年从纽约回到北京,加入从前教过她《建筑理论学》课程的哥大建筑系助教“廖师”(廖世奇)和豆田广智共同创立的建筑师事务所。她被“廖师”的风度所吸引,渐渐将过去的暗恋明朗化,并陷入到与“廖工” (廖世奇)的爱恋之中无法自拔。

她在和于晓丹的工作竞争与情感嫉妒中,最终胜出,为廖世奇生下一子(奇奇),该子后在2018年前后失踪于香港。她在丢失孩子之后,接受于晓丹的帮助,并在结局追子、试图轻生的时刻被于晓丹一力救下。她的命运于是与于晓丹的相通,两个人将在未来的日子中一起抚育同一个孩子(琦琦)。

张铎:1988年出生,出生地不详,小镇长大的高材生,本科考入清华建筑系,成为于晓丹爸爸(清华建筑系老师)的门生。表面温良和蔼,实则是气量狭窄。于晓丹丈夫,看似糊涂的表面下,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内心。

在2010年之前经于爸爸介绍,与于晓丹认识,后成为她的未婚夫,二人于2012年冬天共赴美国纽约,求学期间解释廖世奇等建筑系同门师兄弟,期间生活费皆由于晓丹在咖啡店打工赚取。

后在2015年学成归国后,与于晓丹完婚,两人同年加入廖世奇和豆田广智在北京方家胡同创办的建筑师事务所。直到豆田广智之死,引发她与张铎共同离开廖世奇公司,二人随后生下儿子琦琦,并开办他们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北京丹琦建筑师事务所”。

廖世奇:1985年出生于中国香港,知名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多情、敏感、犹豫,爱好建筑艺术与戏剧。长发,外表风流倜傥。

2012年左右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毕业后留校任建筑系助教。2015年以副手建筑师的身份参与“美国纽约中央车站”的改造工程,后与一苏姓中国富商女儿订婚,在订婚旅行中撇下未婚妻,独自前往中国。

家庭父母都在香港,从小在香港劏房长大,有一弟弟“廖世伟”年少时因过去贫穷饥饿进食过度致死。受原生家庭的儿时环境影响,长大后将钱财、名利看得很重,既害怕承担责任,又有一点自卑。

在一次欧洲意大利、摩纳哥、希腊之旅中,从古希腊的建筑中意识到文化需要找寻到自己的“根”,于是在2015年撇下未婚妻苏氏,一人回国创业,与日本建筑师豆田广智在方家胡同合办建筑事务所。

其间,招募张铎与于晓丹成为员工;并先后投标中标北京方家胡同“东方剧场”改造项目(甲方代表:阿照),及四川青城山“禅画美术馆”建造项目(甲方代表:老贾)。结局是因为“贿选奖项”和“东方剧场”工人事故而遭人揭露,更多鲜为人知的隐情浮出水面。最终离开建筑行业。

2018年后,他在青城山伽蓝寺吐露心声并得到宽宥,获得内心的释怀。

阿照:“90”后,来自日本的神秘少女。性格古灵精怪,时而寡言多礼,时而随性恣意。

精通中国戏曲,酷爱梅兰芳的昆腔,潜心学习昆曲,但表面上又十分洋派。曾在大阪大学学习过能乐,来到中国之后开始筹建方家胡同的能剧、昆曲表演中心——“东方剧场”。

生活上是于晓丹最好的朋友,两人共同排练、谈论对家人(如:于爸爸和张铎)都不能说的心事。在故事尾声,随着“东方剧场”的落成,阿照在于晓丹等人设计的剧场中完成了跨越灵与肉、能剧与昆曲的表演。

豆田广智:“70”后,日本东京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来中国工作已经十年了。廖世奇的合伙人,两人共同开办建筑事务所。信佛,信奉禅宗临济宗。长了一副山里男人的身形,精瘦,小个子,生性敏感、拘谨、自尊感强,他自幼就在寺院里长大,因为长相奇特还得了一个外号——“瘦佛陀”。

后因“东方剧场”施工过程中的税务问题、工人受伤事故,内疚过大,所以舍生取义,以自杀的方式承担了全部责任。

项目优势

1、建筑行业的都市女性情感小说。兼具当下影视市场拓展新行业的需求以及独具特色的人物情感关系,具备相当大的影视改编潜力。

同时,在女性题材的挖掘上,描绘出更丰富的女性心理和更深切的人文关怀,由一个女人故事的开头,牵连出另一个女人的结局,冥冥之中,无形之中,勾勒出女性命运的救赎与坠落之路、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人的迷失与成长。

相较同类女性题材的小说,具有更加细腻与广阔的视角。

2、建筑艺术与情感故事的巧妙融合,是小说最大亮点。作者具备扎实的建筑理论,在故事中恰如其分地融入建筑学,使这本小说的构思和布局精妙又不失宏大,令人耳目一新。

并且,从结构上也借鉴建筑艺术的空间感,不以传统线性的时间结构来叙述,而是以一种空间结构为线索,勾连起整个感情故事。

3、人物塑造的另类体验。小说中的人物既是建筑师,又是精神的修行者。他们所造的这座房子,并非只是实体的建筑,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建造。

这种建造精神建筑的过程,其实是摆脱自身诸如嫉妒、欲望这样的恶念,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从影视改编的角度看,小说中对建筑物与人物心理的关联刻画,在影视表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文化层面的深层思考。小说聚焦在这一样一个群体,即年轻一代的“海归们”。这些人,既有在海外的格格不入的感受,又有回归之后的不适应、落差和精神的贫瘠,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使得他们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难以适从,欲望和野心的诱惑无处不在,而内心不愿妥协的声音又在苦苦挣扎。

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汇中,他们的选择成为一代人命运的写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5、小说入选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2023年度出版项目,在改编电影时可继续申报该基金电影项目。

作者简介

周婉京,北京人。先后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

文学作品散见于《收获》《人民文学》《山花》《小说界》等刊物。曾获PAGEONE文学赏首赏、山花文学双年奖·新人奖、香港青年文学奖等奖项。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取出疯石》等作品。

名家评语

婉京找到了一种新的书写方式,像做建筑那样“造”了一个小说。横跨语言与时空的壁垒,她通过一个有关建筑、有关空间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文学实验的无限可能。——陈嘉映(哲学家)

周婉京的小说总是真实犀利地展现了游走在当下不同世界中的某一类人的双重内心与挣扎。而这本《造房子的人》借助对“光”与建筑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并探讨了自我救赎的可能,引人入胜,启迪着许多思考······——张晓刚(艺术家)

建筑中嵌套着小说,小说中书写着建筑。光来自于自然,也来自于人心。周婉京《造房子的人》是一部极富创造力的杰出作品。——杨庆祥(评论家)

版权洽谈·梦生文化

联系电话:15313575051


影视全版权
国内专业的影视版权运营平台,提供电视剧、网络剧、电影、短剧等改编、授权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