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技术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主办,省自然资源厅、省地矿局协办,省生态院承办。会议旨在推进地面沉降防治学术研究发展,促进地面沉降工作交流,提升地面沉降防治能力,展示我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最新进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有关单位领导及专家,来自北京、天津、安徽等17个省(市)地面沉降监测网项目建设和实施单位的业务负责同志共300余人齐聚哈尔滨。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会长侯金武主持,明确本次会议是一场全国性加快协作、共筑地面沉降建设项目发展推进的盛会。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周平指出,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是通过基岩标和分层标的建设,构建全国性的、覆盖重点地区的监测网络,是我国万亿增发国债支撑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的重要内容。黑龙江省要认真学习各省的先进经验做法,努力建设好覆盖松嫩、三江两大平原的地面沉降监测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光辉对远道而来的领导、专家和业界同仁表示欢迎,并介绍了省地矿局基本情况及黑龙江省地面沉降监测网项目建设情况。他指出,该项目目前正处于建设的关键时期,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此次技术交流,能够充分借鉴相关省份的宝贵经验,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副司长薛佩瑄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本次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作,要多方面、多领域协同,克服万难,力争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汪民指出,全国地面沉降建设项目关系我国水源、粮产区、区域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安全,是大兵团作战、多专业协同,当务之急是主动作为,要强化使命感,提高责任感,规范项目实施;要倒排工期,狠抓进度,狠抓质量保成效。
开幕式后,在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进展专题报告环节,天津市、安徽省及黑龙江省的项目建设单位或实施主体汇报了本省的项目进展情况。省生态院党委委员刘新介绍了黑龙江省地面沉降监测网项目工程布局,分享了黑龙江省为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采取各项措施的经验,特别是专门为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搭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得到了与会同行的普遍关注。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咨询专家组副组长宫辉力教授作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水循环物理约束的地面沉降试验场建设、科学观测与研究》。宫辉力指出,随着国家地面沉降监测试验场的大规模新建,为实现试验场高精度数值模型与深度学习模型耦合,构建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S)模型提供了新途径。在此基础上,为揭示区域地面沉降复杂演化机理,开展量化归因与调控阈值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最后是专家论坛环节,会议邀请了宫辉力、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总经理齐恭、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面沉降室副主任王海刚、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学技术部主任龚绪龙、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院长白晋斌等知名专家。各位专家和参会同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认知。
10月24日,与会人员参观了黑龙江省地面沉降监测网项目部分在建和建成标组。项目建设过程中体现的专业性、规范性及先进性,为与会同行规范项目实施提供了示范借鉴。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范宏喜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技术交流会通过技术研讨、实践经验交流和标组实地调研学习等多方面的良性互动,为持续推动我国地面沉降防治领域学术研究和防治管理的深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字|李宁
摄影|金德龙
美术编辑|于淼
责任编辑|马迪 高静
校对|吴宏林
统筹|王超
审核|刘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