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决胜深蓝:大洋深处的大国暗战
百科
2025-01-30 18:02
吉林
尽管人类早已经将自己的脚步迈向了太空,宇航员在外太空生活几个月都是稀松平常。但时至今日,大洋深处依旧是人类的禁地——
我们所探测到的深海,实际上只有5%左右。
当马斯克争夺火星时,中美日俄正在海底7000米处进行着一场“静默的竞争”。谁能控制包括稀土在内的深海资源,谁就掌控了下一个百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是如何开发海底资源的。
深海资源:人类最后的“矿产边疆”
平时我们总说咱们国家石油、天然气需要大量从外国进口。但这种讨论的前提,是我们并不能高效率地去开发海底资源。而一旦我们能够更好地开采海底资源,中国的能源供给压力就会大幅减轻。
以“可燃冰”为例,1立方米可燃冰相当于164立方米天然气,能源上的潜力巨大——2023年,我们在南海试采中实现了日均2.87万立方米的可燃冰开采量,相当于每天可以生产近5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
足够满足1000万个家庭的生活所需。
除了油气能源,海洋中还有大量的金属矿产和稀土资源。
以常规的有色金属来说,在大洋深处,有一种名为“多金属结核矿”的存在——这是一种自然生成的沉积物,多数位于4000-6000米深的海底,主要由锰、镍、铜、钴等金属组成,通常大小和一颗土豆差不多。
多金属结核矿
千万别小看了这些“海底小土豆”——这种结核内含有多达70余种的元素,包括工业上所需要的铜、钴、镍、锰、铁等金属,其中镍、钴、铜、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0%,0.22%,1.00%和25.00%,总储量分别高出陆地相应储量的几十倍到几千倍,铁的品位可达30%左右,有些稀有分散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也很高,如铍、铈、锗、铌、铀、镭和钍的浓度,要比海水中的浓度高出几千、几万乃至百万倍——开采1吨多金属结核相当于开采30吨陆地矿山。
这些结核主要分布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区),中国已在该区域承包了6.3万平方公里的勘探权。多金属结核的开采不仅能够满足中国对关键金属的需求,还能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原材料,其经济价值不言而喻。
海底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
除了有色金属矿藏外,大洋深处还有另一种更为关键的战略资源——稀土。
根据相关科学考察的结果,我们在南海发现的热液区稀土浓度超过陆地矿的300倍,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开采这些资源,则可以极大程度提高我们对稀土资源的安全保障。
日本这些年就一直在忙活对深海矿物资源的开发——由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组成的团队,从2019年开始就在不断调查日本附近海域的稀土泥含量。此外,还将推进研究对冲绳周边海域“热水矿床”的开发。
然而,这些资源的获取并非易事。实际上,世界各个海洋大国都在想尽办法试图获得更多的机会去获得海底资源的开发权——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已颁发了31份勘探合同,中国仅占其中的5份。
而与此同时,日本的“深海6500”潜器却常年巡航于太平洋矿区。
中国深海黑科技
毫无疑问,海洋大国们都在积极进行准备,只为了在未来的深海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东方大国,在海洋科技中的布局落子是全方位、饱和式的。
想要开发深海资源,先要有能够潜入深海的先进装备。于是,我们就有了“蛟龙探海”工程——“蛟龙号”作为7000米级的资源侦察兵,其技术突破令人瞩目。“蛟龙号”钛合金载人舱设计使其能够承受深海极端压力,而俄罗斯同类型潜器的最大潜深仅为6000米。
“蛟龙号”深潜器
仅仅只是能扛住海底强大的水压还远远不够,“蛟龙号”还是一个强大的工作平台——“蛟龙号”能够定点悬停作业,科学家可以亲临海底,直接观测、直接测绘、直接取样,对海底某个点进行“解剖麻雀”式精细化研究。
有了“蛟龙号”,不仅标志着中国深海探测技术的突破,
也为后续的深海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说“蛟龙号”是海底资源的侦察兵,那么下面这个装备就是海底的“巡逻队”——“海斗一号”则是中国深海科技的又一里程碑。
“海斗一号”潜水器
“海斗一号”是一种具备多模式航行能力的潜水器:
在无缆自主(AUV)模式下,潜水器可以在海底自由穿梭,想去哪儿看就去哪儿看。而在遥控(ROV)模式下,潜水器通过光纤微缆与母船连接,通信效率极高,可以执行复杂指令,能够在万米水下进行极为精细的机械手作业并回传高清图像。而在自主遥控混合(ARV)模式下,潜水器通过光纤与母船连接,既可以大范围自主巡航观测,又可以进行定点精细观测、采样作业和实时影像回传,观测与作业模式可以像“汽车换挡”一样灵活切换,更好地满足科学家们对于深渊科考的需求。
除了“蛟龙号”和“海斗一号”这些可以在海里游动的装备外,我们还有固定的装备——以上海海洋大学和西湖大学联合的“彩虹鱼”团队开发的万米级着陆器为例,它可以像哨兵一样,扎根在万米水下进行蹲点调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深海矿车
——2024年7月,“开拓二号”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首次出战便实现了多项突破:不仅能够在4000米的水下进行采矿作业,还可以在海底复杂的地形中快速机动;不仅可以钻采不同的矿石,还可以自己智能规划作业路径,精细执行开采任务,躲开危险和障碍。
“开拓二号”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
这些深海装备的技术突破,正在重塑人类对海洋开发的认知边界。
《蛟龙行动》:深海科技的银幕狂想曲
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在海洋产业开发领域的这种硬核的、集群的突破,
其影响力早已不仅仅局限在产业界,甚至已经在文化层面产生了投射效应。
正如上世纪阿波罗登月计划滋养了《2001太空漫游》——重型的科幻电影、工业电影,虽然都是文艺作品,但在本质上其实是现实科技在电影世界里的“镜像”。
简而言之就是:
如果一个国家在现实世界里没有强大的工业和科技水平,那么这个国家就没办法拍出来足够让人信服的电影大片。
以潜艇海战题材的电影来说,欧美可以拍《从海底出击》和《猎杀红十月》,但我们却一直都没有这种选题的电影。
为什么?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海洋工业、海洋科学上的成就还不足够支撑我们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但现在,时代变了,咱们的海洋科学和产业实力赶上来了,各种新锐武器、各种技术装备也都投入使用了。咱们也就可以拍一部可以与他们比肩的潜艇大片了——
以最近上映的《蛟龙行动》来说,这个电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反映上述原理的典型案例。
《蛟龙行动》的诞生本质上是中国深海科技实力溢出到文化领域的产物。
正如电影开篇所展现的,中国钻井平台发现了敌人的无人潜航器,随后敌军特种部队蛙人劫持平台的紧张场景,不仅是对现实深海资源争夺的艺术化再现,更是中国深海科技实力的银幕投射——影片中,蛟龙小队利用火箭背包飞抵平台、与敌人的特种部队展开激烈交火的画面,正是中国深海装备技术和特种作战能力的生动体现。
这种硬核的、充满科技感的叙事,正是基于中国在深海探测和军事技术上的现实突破。
现实中的094核潜艇
如果我们没有094核潜艇,
电影里的“龙鲸号”大家看上去就会觉得没有真实感。
如果我们没有能够感知万米水深的探测器,
电影里潜艇放出的地形探测器就显得非常虚无。
如果我们没有包括海洋声学在内的各种科学突破,
电影里的强大声呐和智能鱼雷就只能看作是“小说家言”。
......
于是,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
“龙鲸号”作为中国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运用独有的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完美隐匿在海洋噪声之中。
在海底火山带与强敌“猎杀级”潜艇对决的时候,哪怕敌人使用了超空泡鱼雷、反鱼雷鱼雷等尖端技术来攻击我方,但“龙鲸号”最终仍凭借着先进的技术性能实现了“反杀”——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现实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先进海洋装备,恐怕也就很难拍出如此真实且科技含量极高的水下对决。
《蛟龙行动》中张涵予饰演的
“龙鲸号”艇长赵启航
影片中,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最终的果断判断,背后是他在声呐训练室熬夜研究敌人声纹特征的不懈努力——当敌人再次试图用声音诱饵误导我方判断的时候,声呐兵借助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准确定位真正的敌军潜艇。
如果我们在人工智能和算法领域没有现在这样深厚的造诣和成就,显然也就很难单凭某一两个人的杰出能力而获得胜利。
《蛟龙行动》中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曹弘浪
影片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都是现实科技的投影,展现了中国在深海装备领域的强大实力。
更深层来说,《蛟龙行动》这样的硬核重工业电影的出现,也代表着中国正在打破好莱坞对深海科幻美学的垄断——因为我们现在,也有了各种“大国重器”——《蛟龙行动》不仅让观众为“龙鲸号”热血沸腾,更激活了他们对“福建舰下水”“嫦娥探月”等现实成就的集体记忆。
这种情感共鸣的工业化底色,正是中国深海科技实力的文化投射。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视觉效果,更在于其背后的科技实力和文化自信。
深海,不仅是战场,更是未来
甚至,电影拍的比现实还要保守。
当“龙鲸号”潜艇在IMAX巨幕上缓缓向观众们驶来的时候,观众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激烈的海底战场,更是中国工业的雄心壮志——核潜艇、探测器、无人机、跨介质飞行器......这些大国重器,让我们把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片之中的幻想,变成了习以为常的现实。
写到这里,不得不感慨:
今天的孩子们,再也不用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只能对着美国大片里的航母、战机展开幻想了;今天的孩子们,能够通过银幕看到咱们自己的055大型驱逐舰、新型战机。
从这个角度来说,《蛟龙行动》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面向普通大众的“中国海洋科技宣传片”——在电影院里,当“龙鲸号”首次登场时候的时候,我听到了身后小男孩发出的惊叹声。虽然他年纪还小,可能还看不懂剧情,但中国核潜艇的力量感、蛟龙小队装备的先进性,一定都会在这个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
End
·····
星海情报局 系统研究
中国制造与国
产替代
专注中国产业崛起故事
▲
关注产业资讯,破解科技密码
追赶先进技术风口,看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
入驻媒体平台
36Kr/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
虎嗅/
雪球/ 腾讯新闻
军武次位面
我们充满好奇的探索世界,专注提供有价值的思考与知识。
最新文章
1900年想在唐人街探案,得先知道这份本地指南
火箭运兵1000人,1小时打遍全球?揭秘冷战美军疯狂武器
初五迎财神,你拜对神了吗?
不停发|保暖强悍的“黑金棉服”好穿不贵,很多人却不知道
每日囧图|关键时刻救人于危难
差点成为制式半自动,命途多舛的仿M1卡宾枪小记
华盛顿空难乘客名单曝光!华裔天才花滑新秀、俄裔世界冠军夫妇,数名新星选手陨落…
不停发|249元6瓶!法国葡萄酒撑不住了!
美军直升机撞上了民航客机!这么大的事故,谁的责任?特朗普:是民主党的锅!
“真正的T-90坦克”,性能更加先进,为何却惨遭淘汰?
年逾花甲“猎豹”自行高射炮,为何成乌克兰最有效防空系统
不停发|皮尔卡丹几千元的重奢羊毛大衣,清仓狂甩卖!
每日囧图|兄弟,看那些人把你饿的……
除了38(t),德军差点还装备了这种捷克坦克……
斯普林费尔德兵工厂公司“方阵”4.0C手枪,浓缩的都是精华
不停发|五粮液感恩系列杀疯了!经典浓香1.7折拿下!
台湾女士官被吸入战斗机打碎死亡,发动机有这么恐怖?
俄罗斯唯一航母又鸽了!世上仅剩三艘苏式航母,就俄军自己的最惨
乌克兰损失一辆瑞典Bgbv 90装甲抢救车,为何引起军事专家忧虑?
不停发|百元就能搞定2款茗茶,低至约1.3折!
每日囧图|都被你摸过了,还夸我可爱,你得养我一辈子
重归故里:突朗自行火炮
平庸的雅克-1战斗机为何成为二战时期苏联空军中坚力量?
不停发|扬帆倒春寒!比棉裤保暖,比休闲裤有型,上身保暖不臃肿!
两次登上春晚的宇树科技,是怎么被“学渣”王兴兴推上科技之巅的?
轮到美国摸着中国过河了!美军工巨头学076,搞电磁弹射无人机
决胜深蓝:大洋深处的大国暗战
不停发|防风防雨羽绒内胆两件套,承包你一年四季的穿搭!
每日囧图|演得太投入,却让人白捏把汗
“击毙”8个月后,哈马斯营长咋又“复活”了?
卡拉什尼科夫公司AK-12K/SK紧凑步枪,俄内务部感兴趣
不停发|几十块不仅防脱,还你一头精神秀发!
中国烟花是怎么占领全世界的?
美军F-35开年第一摔,你们也“碎碎平安”?
古代的“岁岁平安大红包”来了,接!接!接!
不停发|火上热搜的蛇钞蛇币,抢不到约不上怎么办?这里还有机会!
每日囧图丨在咱们这,机器人来了也得站起来敬酒
为什么1970年代德国警察淘汰了瓦尔特PP手枪?因为时代变了,打不过啊!
无论191如何风头无量,上春晚的还不是95
不停发|财神爷驾到,你接不接?
村际弹道导弹,三级点火!春节放炮骚操作TOP10盘点!
过年不想被七大姑八大姨盘问?古人早就用“飞帖”远程拜年啦!
不停发|2689的五粮液硬通货,今天189抱走2瓶,还赠一壶两杯!
每日囧图丨大哥大嫂过年好,F35给大家磕一个
俄军占领大诺沃西尔卡!谁吃大肉谁喝汤?
图说军事:M240B机枪小组操作小秘诀,法国低配版飞行训练模拟器
不停发|足足半人高曲奇饼干礼盒,49.9元起抢!
为什么只有《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拍出了原著精髓?这次我要吹爆
被禁售后,大疆取消在美国的电子围栏
俄乌交换阵亡者遗体:49具对757具!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