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签约作家】第1657期 || 雷泽君《先生 我来看你》主播:王伟
文摘
文学
2024-11-11 08:09
安徽
(三)
先生 我来看你
文/雷泽君
十月三十日傍晚时分,我们一行五人驱车赶到长汀古城。入住在长汀县税务局招待所,顾不上舟车劳顿简单洗漱,便去西外街罗汉岭瞿秋白纪念馆瞻仰。到达纪念馆已下班关门,只能在馆门外宣传窗驻足停留,仔细阅读秋白先生生平简介。纪念馆旁边,一块巨石上赫然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瞿秋白同志就义处。抚摸那块冰冷的石块,我潸然泪下,感概万千。我是在《多余的话》一文中解读秋白先生的。遥想当年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秋白先生,一支笔,一卷书,一颗少年心。抖落一身稚气,从常州觅渡河出发,只为追赶心中的那轮太阳。21岁的秋白先生又远离祖国,以晨报记者身份来到莫斯科,年轻的生命被革命激情所点燃,于白色恐怖中奔走呐喊,撰书立言坚定不移地传播马列思想。1935年,36岁的秋白先生在福建长汀被捕,临刑前秋白先生抬手落书:“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写下惊天地泣鬼神浩然正气的千古绝唱。他镇定自若、视死如归,高唱《国际歌》,徐步走向长汀罗汉岭,从容就义。汀江悠悠向南流,百年心事诉黄昏。秋白先生的一生起伏跌宕,迷团重重。一会儿如对高山峻岭、激流险滩,一会儿仿佛暗夜独行,曲径逶迤;一会儿如临深渊大壑,深不可测临;一会儿又似徐行于竹林幽谷,暗香袭人……《多余的话》是一位共产党员对党赤诚地表白,对人民深情地诉说。秋白先生支笔写春秋,情怀印日月,饱蘸心血、也饱受诟病,谁解字里行间的那份自剖之狠和切肤之痛呢?纵是身陷囹圄,仍然心向阳光,“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凝视着纪念馆旁“瞿秋白同志就义处”八个醒目的大字,它伫立在时光的深处,厚重似一块岁月的岩石。这一刻,我仿佛听到英特纳雄耐尔的旋律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出悠远的回响。我在纪念馆附近四处张望,想买一束鲜花祭奠先生,跑了几家门店都没有买到,怅然而返。我悄悄取下胸前别的那朵黄色绒花,默默地放在石碑前,面对高耸入云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我虔诚合掌,两行热泪三鞠躬。轻轻道:“先生,我来看你!”秋风知意,落叶如诗。三十一号下午,我们从江西瑞金返回汀州,再次驱车前往瞿秋白纪念馆参观。纪念馆的两幅画深深打动了我,一幅当代油画艺术家靳尚谊创作的题为《瞿秋白》的油画。画家以灰黑色调和光影,衬托革命者就义前平静中的刚毅。画家没有刻意表现英雄就义的顶天立地,而是刻画了一位沉默平静的书生,思绪万干尽在无言之中,空灵的环境、瞿秋白先生凝神思考的静默,留给观者无穷的遐想。还有一幅由国画大师杨林创作的题为《依依惜别》的水墨写意画。渺渺数笔,勾勒秋白先生送徐特立老师北上长征的温暖画面。翠绿的古榕树,两双紧握的大手,扬蹄奋鬃的战马。秋白先生那清瘦的面容显得越发苍白,主力红军北上抗日,秋白先生因身体患病,又遭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和打击,不得不留在苏区继续战斗。这是一段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望着北上的主力红军,秋白先生如同脱单的孤雁,望断长征路。暮色四合,长汀古城华灯闪烁。灯火阑珊,如梦如幻,美得让人窒息。出了瞿秋白纪念馆,沿着青石板路朝店头街方向漫步。此刻,天空下起蒙蒙细雨,后颈寒风嗖嗖。感觉双眼湿漉漉,我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每一步的行走,都是我湿漉漉的思念。在小街转弯处,我惊喜的发现了一家新店开业。征得女主人同意,我从贺喜花篮中挑选一朵猩红的大理花,我把花瓣一瓣一瓣轻轻投入汀州,投完花瓣,如缷重负。谦谦书生,铮铮英雄,秋白先生你用生命拥抱理想,用热血写出不屈,用诗句留下绝笔,是非功过后人评。今夜在美丽的汀州,完成了我多年的夙愿。“先生,我来看你了!”
(全文完)
桃李成蹊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