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的真相 :冬天常常洗澡的人,若不想进医院,这 5 件事要当心
在寒冷的冬天,洗一个热水澡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能让疲惫的身体迅速暖和起来,放松身心。然而,研究发现,冬季洗澡并非随心所欲,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健康带来隐患。如果冬天常常洗澡的你不想进医院,以下这 5 件事一定要格外当心。
01
首先是水温。很多人在冬天洗澡时,总觉得水温越高越舒服,能抵御外界的寒冷。但实际上,过高的水温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使皮肤变得干燥、瘙痒,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皮肤炎症。而且,过热的水还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尤其是心脑血管,这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引发血压骤降、头晕、心慌,甚至晕厥。一般来说,冬天洗澡水温控制在 38℃ - 42℃较为适宜,这个温度既能让身体感到温暖,又不会对皮肤和血管造成过大刺激。
02
其次是洗澡时长。长时间待在浴室里,不仅会让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变得皱巴巴,还会使浴室里的空气变得潮湿、闷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体容易缺氧,出现呼吸不畅、胸闷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难以适应这种环境。建议洗澡时间控制在 15 - 20 分钟,不要贪图一时的舒适而延长时间。
03
再者,洗澡频率也不容忽视。冬季气候干燥,皮肤的油脂分泌减少,如果洗澡过于频繁,会进一步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剧,引发皮肤干燥、脱屑等问题。对于一般人来说,每周洗澡 2 - 3 次即可,皮肤特别干燥的人,洗澡频率还可以适当降低。同时,要避免使用清洁力过强的沐浴产品,尽量选择温和、滋润型的,洗完澡后及时涂抹身体乳,锁住皮肤水分。
另外,洗澡前后的注意事项也至关重要。洗澡前不要空腹,也不要吃得过饱。空腹洗澡容易导致低血糖,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而吃得过饱马上洗澡,会使大量血液流向皮肤和肌肉,影响肠胃消化。建议洗澡前 1 - 2 小时适当进食,洗澡后也不要立即入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04
最后,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洗澡时更要格外小心。最好在家人的陪同下洗澡,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同时,要提前准备好急救药品,放在浴室方便拿取的地方。
冬天洗澡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关乎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只有注意以上这 5 件事,才能在享受洗澡带来的舒适时,避免健康风险。让我们从细节做起,健康度过每一个寒冷的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