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我的教育故事(八)| 刘笑天老师——深耕学术,引领未来

文摘   2024-12-10 11:26   上海  

深耕学术,引领未来

       为帮助环境学院本科生拓宽行业视野,深入了解各专业前沿动态,以及专业的就业前景与方向。12月3日,环境学院新媒体中心联络编辑部于综合实验楼223采访了土木工程系的刘笑天老师。此次采访不仅让我们对土木工程学科的前沿动态有所了解,还拓宽了土木专业的本科生对于未来就业态势的视野。

个人简介

      刘笑天,副教授,长期从事工程地下水与环境控制、地下工程低碳建造等方向研究,研究兴趣包括:(1)地下工程(基坑、隧道)水致灾害理论与防治技术;(2)地下工程低碳建造理论体系与关键技术、建造过程碳排放计量与管理方法;(3)地下水非达西渗流理论与透明土惰性示踪物理试验;(4)多尺度力学试验与数值计算方法。累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上海市科委社发重点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3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SCI收录3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6项,参编地方标准3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6项。


采访环节

问题1

我了解到您的研究方向是工程地下水与环境控制,地下工程低碳建造,您当时选择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初衷是什么?是什么让您进入这个研究方向呢?

 答:第一个研究方向是我从读博开始跟随导师开展的,起源于上海的软土地质条件,长期受困于地下水扰动引发的城市地面沉降问题,结合相关的地下空间建设和城市防灾减灾需求,我从读博期间开始从事这个方向的研究并延续至今。第二个低碳建造方向,是源于我们国家的“3060双碳”战略,目前建筑业碳排放量占到全国所有行业总量的50%,建筑领域节能减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产业方向和重要途径,因此我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问题2

在双碳背景下,地下空间在不断被开发,您是如何在地下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实现低碳建造呢?

 答:地下空间的低碳建造是包括设计、施工、运维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源于我们的设计理念,要用更绿色的设计理念降低能耗,例如:地下空间赋存于地质体当中,地质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保温材料,在设计阶段可以充分的利用地质体的保温性能,采用被动式设计理念,就可以有效实现节能降碳。第二个是我们在建造时候使用的材料和施工方法,通过使用低碳材料、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外排,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建造过程的碳排放。最后是整个地下空间的运维,像一些老旧的地下工程,本身存在很多高能耗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新的手段措施,降低运维过程的能耗,使它的环境更舒适、服役周期更长。

问题3

在您看来,学术知识与实践经验有哪些联系呢?

答:土木工程是一个实践类学科,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源自于实践,也要服务于实践。理论方程往往概化程度很高,但可以有效指导工程建设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与此同时,实践过程可以探索出很多的新知,赋能于我们的理论创新和发展。

问题4

目前外界环境都在说我们土木已经没有发展前景了,毕业就将面临失业,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答:土木工程目前确实是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时期,但是我觉得这个时期其实是很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很正常的时期。每一个行业,它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高峰和低谷,土木工程正在面临这个瓶颈期,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已经相对完善,未来需要摒弃传统的粗犷式建设模式,向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全国城市更新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以上海为例,面临大面积的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地下空间升级、市政管网和设施更新。土木工程是伴随人类发展的,永远不会消失,目前发展确实存在一定的瓶颈,这更需要你们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技能,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带来的时代红利,随时准备迎接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后的新兴技术时期。

问题5

您觉得我们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有哪些就业方向呢?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发展趋势呢?

答:土木工程就业面很宽,最直接的就业方向是行业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教育与科研机构、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等企事业单位,也有很多同学选择融合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土木+”新兴领域。我觉得每一位学生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建议不要把自己框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面,尤其现在大学教育一直在强调通识教育。你们在大学里面学到的,不仅是课堂里老师讲授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获得技能的途径,掌握了这个方法和途径以后,通过你们的创造力可以把它应用于很多领域,这也就是我所说的你们未来无限可能。

问题6

您对我们这些刚进入学术领域的年轻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答:一是要学好基础知识。所谓的基础知识,不光指课程安排的通识、基础和专业内容,更多的是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能够帮助你们未来发展的交叉学科基础知识,这是你们未来毕业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具备的最基本技能。二是要学会社会技能,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平台和过渡时期,大学毕业以后无论选择升学还是就业,你们都需要走向社会,社会对你们的要求非常高,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创造力?这些都是需要你们在大学里学习和锻炼的。当然了,还有一些其他方面比如强身健体,好身体才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资本。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希望大家能够全面发展。



最后,感谢刘老师能从百忙之中抽空向我们分享经验和见解。不仅让我们对学科前沿动态有所了解、还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专业就业前景,还对初入学术领域的我们给予宝贵的建议。希望此次采访之后,我们环境学院的同学能从中汲取经验,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在我们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


美编:邱毅

  责编:鲁瑞麒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我们以“及时发布学院动态信息,沟通师生情、同窗谊、亲子爱”为理念,为东华环境人和关心环境工作的您,提供最全面、最新鲜的学院动态,展示学院活动风采,发布各类重要通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