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中国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各地都沉浸在“追着非遗过大年”的浓浓年味中。北京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人们逛庙会、赏花灯、看美景,感受浓浓的“非遗”年味儿。
胡同里的“非遗”庙会
厂甸庙会: 作为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庙会,厂甸庙会自然是“追着非遗过大年”的首选地之一。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糖葫芦、豆汁儿、焦圈儿等传统小吃,欣赏到面人儿、泥人儿、剪纸等民间艺术,还可以参与到拉洋片儿、抖空竹、套圈儿等娱乐活动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大运河畔特有的“非遗”年味儿
漷县灯会:始于汉代,兴于明清的漷县灯会,是北京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灯会之一。“舞龙”是很多地区春节里的年俗活动,北京通州运河龙灯,这项古老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1834年,如今,运河龙灯享誉四方,每逢年节都要“起会”,祈福迎祥。戳视频,迎吉祥!
狮舞: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年味儿里总少不了一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和那威风凛凛的狮舞表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白纸坊太狮承载着北京孩子的过年记忆,那腾挪跳跃的雄狮,灵动传神的眼神,刚劲有力的步伐,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份厚重的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