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诗词情感』关注我们哦!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
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心得感悟】
心净则佛土净。
【心得感悟】
“心净则佛土净。”这句话简洁而有力地指出了内心清净对于达到佛国净土的关键作用。我们所处的世界和境遇,往往是内心状态的外在反映。如果内心充满了烦恼、嗔恨和贪欲,那么所看到的世界也将是充满纷争和痛苦的。反之,当我们通过修行和觉悟,使内心达到清净无染的境界,所感受到的世界也会变得美好和祥和。培养清净心,就是在净化我们的心灵世界,从而创造出一个内在的净土。
假令供养恒沙圣,
不如坚勇求正觉。
【心得感悟】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这句经文提醒我们,外在的供养和形式上的修行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去追求真正的觉悟。培养清净心,不是通过表面的行为和物质的供奉就能实现的,而是要从内心深处去探索和领悟佛法的真谛。只有真正觉醒,才能摆脱无明和烦恼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解脱。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
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
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心得感悟】
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心得感悟】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的心灵常常被各种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扰乱,难以保持平静和安宁。《无量寿经》的这五句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回归内心、培养清净心的指南。
当我们理解了“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就能更加清醒地看待人生的得失和情感的起伏,不再过分执着于短暂的欲望满足,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越。
当我们因为听闻佛法而产生“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的感受时,要认识到这是内心佛性的觉醒,是与佛法的深刻连接。我们应该借助这样的契机,进一步深化修行,不断培养和增强内心的清净力量。
而“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则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目标和理想,让我们朝着正定、清净的境界努力前行,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
愿我们都能在《无量寿经》的智慧指引下,培养出一颗清净无染的心,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最终实现心灵的解脱和生命的升华。让我们以清净心为舟,渡越人生的苦海,驶向那充满光明和宁静的彼岸。
图 I 更多精选诗词 请关注“诗词情感”
文 I 诗词情感 期待与你交流分享
102岁的“药王”孙思邈留下长寿养生13法,很简单,做起来就能健康长寿(给家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