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人:孙君文
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全国统一销毁活动,依法对部分达到销毁条件的罚没物资进行公开销毁,全国共销毁“特供酒”13.2万瓶,销毁采取绿色环保、无害化方式进行。
从2013年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到2020年进行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的专项行动,再到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毋庸置疑,有关部门对于所谓“特供”“专供”标识商品,始终保持严打力度。
同时不难看出,对所谓的“特供酒”“特供烟”等,仍有部分消费者持迷信态度。因此,让这些“特供酒”“特供烟”彻底失去市场,既必须露头就打,更重要的是破除一些人心中对“特供产品”背后“特权思想”的迷思。
“付费实习”不是一个好现象
提前“卷实习”,已成为当下大学生绕不开的话题。据某招聘网站发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38.9%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成功获得Offer的关键条件是“有相关实习经历”。而就业前进行过一段、两段及以上实习的毕业生占比分别为32.7%、45.7%,共计78.4%。在“实习热”背景下,付费实习中介服务野蛮生长。“大厂实习”“内推直达”……中介发布的广告,令许多学生心动。
如今,为寻找人岗“适配度”高的新员工,一些企业在招聘时会有意无意地倾向于经历丰富的求职者,这也让“实习”的含金量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是,本应是提升自己实际能力的实习经历,愈发从一个手段沦为目标,从而催生了付费实习市场的繁荣。而一旦成为所谓就业的“捷径”,甚至于被明码标价,实习也就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因此,要改变“付费实习”这一怪现象,必须回应当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反思就业市场的乱象和社会的浮躁心态。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青海可可西里疑有一头网红狼在公路上被货车压死。据报道,12月24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通告称,压死狼一事属实,但是否系网民关注的,尚无法判断。此事发生在109国道2949—2950公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