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1银2铜!我院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文摘   2024-10-23 22:14   广西  

     10月15日,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圆满落幕。在这场汇聚了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514万个项目的创新盛宴中,我院参赛选手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精彩的现场表现,斩获全国金奖1项(金奖比例仅为万分之一)、银奖1项、铜奖2项的优异成绩,获奖数量在学校各参赛学院中位列榜首。

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多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将此类高水平学生竞赛作为深化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平台、推动项目产学研用结合的坚实纽带。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依托“四创”基地建设,深化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项目风采


金奖项目

项目名称:别出“新材”——超高吸能汽车防撞吸能盒的领航者

赛道组别:高教主赛道 本科生创意组

项目类别:新工科

项目负责人:温帅帅

项目成员:杨自雁,罗婞,王若璇,杨筱,曹少凯,黎佳怡,苏永杰,余佳钰,张子扬,赵薇,黄仟刚,陈永斌

指导老师:潘利文,赵翠华,庞兴志,李安敏,赵艳君,韦炫辰,潘家鸿,梁天权,赵小莲

项目简介:

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位列世界第一,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但这也成为诱发汽车交通碰撞事故增多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汽车一旦发生高速冲击碰撞,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于是,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能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吸能盒是汽车碰撞的安全防护装置,被誉为汽车的防撞头盔,提升其吸能能力是降低人员及汽车系统损伤的关键。

别出“新材”团队经过长期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发现现有汽车吸能盒核心材料的吸能能力极低,导致其吸能盒吸能能力也较低,只能适用于低速轻微碰撞的减震防护,不能满足汽车高速碰撞的防护要求。

针对行业痛点,别出“新材”项目团队依托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拓进取,将想法变成行动,将行动变为现实,首次提出将具有超高吸能能力的金属基复合泡沫材料应用于汽车防撞吸能盒,通过三大技术攻关与创新(百道循流渗透铸造技术、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协同吸能技术),解决了工业化大尺寸大批量生产金属基复合泡沫材料的工艺难题,并将金属复合泡沫成功应用于汽车吸能盒。经过创新改造后的汽车吸能盒具备超高吸能能力,为汽车发生高速冲击碰撞时提供高吸能减震防护带来了曙光。

向“新”而行,“材”能致远,守护汽车交通安全,我们永远在路上!

别出”新材“项目团队

银奖项目

项目名称:出类“靶”萃——超高纯金属钪靶材制备领军者

赛道组别:高教主赛道 本科生创意组

项目类别:新工科

项目负责人:裴皓楠

项目成员:何贵麟,姜帅博,廖华登,薛冰欣,王瀚,杨帅,周鑫南,朱苏情,刘颖,王博玮,黄婧昕,黄方迪,刘心月,杨赞禾

指导老师:王南南,吴达慧,王欣鹏,范利民,田春,何奕阳,贾琦艳,陈锡勇,孙翔,罗能能,黄丹琳,金中州,罗盛柳,周大淇,张新光,王龙滨,宋敬敬,朱艳秋

项目简介:

当今的5G时代是高频的时代,且频段数目与日俱增,然而现有滤波器芯片存在压电系数较小的问题。AlScN薄膜作为新生的薄膜材料,能有效提高压电系数。钪靶材作为磁控溅射过程中向AlN薄膜中掺杂的关键材料,其纯度直接决定滤波芯片性能。但国内高纯金属钪靶材的制备面临卡脖子技术难题,致使中国高纯钪靶材市场处于空白状态,无法满足芯片使用靶材的战略需求。

出类“靶”萃项目团队依托广西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特色物性稀土粉体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创新性融合三大核心技术,历经百余次实验,数十种技术尝试,终于得到满足芯片需求的高纯金属钪靶材产品(>99.999%)。

本团队计划打造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纯度金属钪靶材制备高科技公司,团队以裴皓楠为项目负责人,由多名院士和产业专家组成指导团队。成员多学科交叉融合,申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8项,成员跨学科背景融合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协同创新,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国产替代。

出类“靶”萃项目团队

铜奖项目

项目名称:“铟”击长空——超高纯铟国产替代领航者

赛道组别:产业命题赛道 产业协同创新组

项目类别:新工科

项目负责人:赵盼

项目成员:蒋怡静,梁鸿佳,罗蝶,邱静文,张佳琪,朱苏情,黄方迪,李柔遊,莫淏迪,聂冰莹,黄浩,钟文斌,柳映竹

指导老师:王友彬,吴达慧,李朝珍,陈宏,何奕阳,汤宏群,许征兵,蒋奥克,贾琦艳,周丽静,陈锡勇,罗能能,孙翔,黄丹琳,王玻,王欣鹏,王南南,朱艳秋

项目简介:

高纯铟产业被誉为“信息时代的朝阳产业”。高纯铟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红外探测器等现代尖端科技领域,且纯度越高性能越好。我国铟资源储量世界第一,却面临着低纯度铟(4N)大量出口,高纯度铟(6N及以上)高度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高纯铟的长期供应安全得不到保障。

“铟”击长空团队依托广西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创新性融合三大核心技术,经过千余次实验,数十种技术尝试,突破技术壁垒,成功制备了纯度高达99.999999%(8N)的超高纯铟。

本团队由博士领衔,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攻坚高纯铟“卡脖子”技术。目前,团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2项,11项核心专利均已授权,累计发表相关论文37篇。未来,我们团队将砥砺前行,为中国高纯材料的发展奉献青春力量。


项目名称:铝铝向前——汽车轻量化用高性能铝合金的领航者

赛道组别:产业命题赛道 产教协同创新组

项目类别:新工科

项目负责人:刘丞钰

项目成员:农航,蒋弘,向响,覃伟沛,余进宇,肖月,苏朗,蔡嘉俐,陆德阳,李健,覃志雄,陈珏,黄浩然,李礼安

指导老师:庞兴志、赵艳君、杨剑冰、潘利文、黄丹琳、湛永钟、陈宏、何奥平

项目简介: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在高强度碰撞下如果缺乏有效防护,可能存在自燃风险。电池托盘作为保护装置,其材料和结构性能对电动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为此,广西大学“铝铝向前”团队携手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性能铝合金电池托盘的研发与优化。

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现有电池托盘铝合金材料在导热性和强韧度上存在不足,无法同时满足高速碰撞和电池散热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难题,团队对铝合金母材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相比传统的6061铝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导热性能,解决了材料在电池托盘中的热管理和安全性问题。同时,创新设计了Al-Mg-In焊丝,增强了焊缝强度,确保了电池托盘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此外,团队还优化了电池托盘的加工工艺,通过改进生产线和检测装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些技术创新为企业实现自动化、批量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的技术方案得到了南南铝业的高度认可,并现已达成了技术转移合作,助力企业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铝铝向前”项目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依托省部共建特色金属材料与组合结构全寿命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通过创新铝合金材料与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争做高强韧铝合金产品优化的领航者!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图片:李娆慧、各参赛团队

文案:何奕阳、各参赛团队

编辑:唐彰鸿 崔浩然

一审一校:周大淇

二审二校:何奕阳

三审三校:吴达慧


---往期推荐---

2025研招统考正式报名,这24个问题要注意

“骗子为什么找上你?”此文告诉你答案

骗子们始终在蠢蠢欲动,你的“同学”不一定是你同学!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主要宣传平台,分享学院动态,专业知识,学术研究,时事新闻,趣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