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这次“超常规”刺激政策中扮演的角色可能比财政部更重要。
邹司长的发言耐人寻味:赤字规模固然重要,流动性谁提供更重要。
鲜有关注的是,今年7-8月份,央行和财政部召开了很多次会议,财政政策货币化的路俨然已经打通。
这才是真王炸。
从总量来说,财政赤字3.5-4%,大家觉得符合或略低于预期。
但大家有没有关注谁来购买这些债券的增量?
如果是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直接购买国债,只是资金主体的变换。
如果是央行直接购买债券呢?或者央行间接从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等大量增加购买国债。那不就有点MMT的味道啦?
如果MMT的量足够大,那可以参考日本央行在应对通货紧缩时的行为和效果。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经济没有好起来,强刺激就会一直持续,央行就会一直在C位。
因此,当下投资决策就看盲人摸象一样,流动性重要还是业绩重要?由此决定投资者对大势的判断,而走中间道路者寥寥。
货币宽松几乎是肯定的,游资看的是成交量,选股看的是未来政策友好行业的科技股,虽然估值高,但有未来,未来可能乌鸡变凤凰,进而容易吸引拥有赌徒心理的散户。
经济基本面当下肯定是不行的,机构看的是基本面。但凡有点异动拉升就打压抛售,以至于游资散户对机构票敬而远之。
而活跃资金远离机构票,没有了增量资金,机构票成交寡淡,难有上佳表现。
机构的拉垮业绩表现导致基金赎回量增加,进一步增加了机构票被动抛压压力,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宽基指数层面,两股看多和看空力量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互道傻X,形成有史以来罕见的市场割裂现象。
从统计结果来看,机构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