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江之滨的重庆“拥抱”莱茵河畔的德国,双方制造业在不断交往中“融会贯通”,逐步形成德国的“制造业基因”与重庆工业脉络的“完美契合”。
在11月12日举行的“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产业合作大会上,德方嘉宾200余人,中方嘉宾500余人参会,12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涉及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签约总额87.65亿元。德企纷纷选择“落子”,要在重庆深耕什么?又看好了什么?
“重庆的包容性、区域优势、社会发展的结构,我觉得非常满足我们当前制造业的发展。”参与本次签约的福伊特驱动技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将把企业的轨道交通西南制造基地放在重庆。福伊特集团中国区轨道与船舶业务总裁胡静海说:“后期我们可能要加大轨道交通在本地化的工作,我们也会把福伊特集团其他的板块逐步引入到重庆来,未来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市场,针对中亚市场、东南亚市场,重庆其实都处在一个枢纽作用。”
“合作”已成为本次活动的“高频词”。见证本次签约的克诺尔集团,其位于铜梁区的重庆生产基地在今年8月完成了轨道系统产品的交付,眼下正在酝酿与重庆新的合作。克诺尔集团中国区总裁、执行董事毕光红说:“重庆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整个重庆的产业持续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转型,整个政府的机构是一个完全为企业服务的机构。重庆轨道60%的制动和50%的空调用的是克诺尔的系统,最近我们的车门系统也进入了重庆的市场。因为有这样的装车量,我们可能会和重庆的高校、重庆的供应链企业再做一些深一步的整合,同交开投和轨道集团来做一些股权上的合作。”
在本次产业合作大会,中德产业园(重庆·九龙坡)、大陆集团软件系统开发中心(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在两江新区建立联合实验室、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专精特新支行等6个项目在会上揭牌,这批单位将为重庆与德国企业下一步开展深度合作提供金融扶持、人才配套、园区载体建设等多方面支持。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江敦涛在致辞中表示,期待重庆与德国企业携手促进贸易融通,促进重庆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机电装备等销往德国、辐射欧洲,推动欧洲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货物进入重庆市场,与德国企业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在“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产业合作大会上,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对外发布了重庆产业高质量发展机会清单,这份“合作大单”涉及238个项目,总投资额近6300亿元。橄榄枝一经抛出,重庆和德国,一个中国工业强市,一个制造强国,合作动能被进一步释放,合作意愿竞相涌流。
记者了解到,重庆产业高质量发展机会清单包括:做优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项目机会185个,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领域项目机会23个,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领域项目机会10个,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机会20个。
“我们诚邀德国创新企业、创业团队和科研机构踊跃参与。”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王志杰在发布这份机会清单时如此表示。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场景机会清单,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科技迭代、社会民生”等4个领域,通过收集挖掘应用场景机会145条,帮助投资重庆的企业技术产品和服务找到更大的“用武之地”。
当前,在重庆的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化工材料等多个领域,德国企业或已深度融入,或正对接合作。重庆抛出的这份“合作大单”,受到了从事金属加工冷却润滑剂研发、生产与经营的老牌德资企业——俄美达(武汉)有限公司的关注,该公司副总经理俞良涛表示:“重庆是一个发展的福地,大量投资、大量的外资企业包括德资企业会往这里来赶。我们这一次来重庆,还是想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甚至军工领域,让我们看到未来有更多机会,在这里开拓新的市场。”
同样看到广阔合作契机的,还有魏德米勒电联接(上海)有限公司西区销售经理赵磊,他告诉记者:“重庆本身就有地理优势,相信未来氢能产业在这个地方会形成一个好的基地。我们在未来可能也会考虑氢能源的产业布局,主要是为一些换氢站、加氢站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企业搭建控制系统、配电系统,看我们和重庆后期是否能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合作。”
德铁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地区销售总监吕子华看好的是重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大市场,他说:“我们发现重庆轨道交通非常发达,重庆未来在2026年之前,轨道交通里程可能会达到1000多公里,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所以我们非常乐意过来,比如在重庆这边设立一个技术创新中心,基于重庆轨道车辆技术展开研发,这是非常适合我们的。”
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匹配,已成为渝德合作的新图景。重庆市经开区管委会一名企业对接负责人表示,“德国的一个做机床的企业希望在国内找到一些业务合作的机会,我们正好有这样一些企业,可以跟他们做对接,希望他能够来建设生产基地,进一步加深合作。”
友谊之桥横架,渝德两地分别从古老大地与河畔崛起,向着新能源、智能制造的未来进发,情谊似酒,愈陈愈香。
重庆,中国工业强市;德国,全球制造强国。
一个共同的目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让远隔千山万水的两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摆家底。作为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德国,在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经验丰富;中国国家级中心城市重庆,工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优越,且市场潜力巨大。
谈合作。相似的产业“基因”,在重庆与德国之间形成了强大磁力。截至今年10月,在渝德企和在德渝企分别达94家和20家,展现出双方合作的广阔前景。
谋发展。如今,德国企业已经深度融入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基础上,重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双方在多个产业领域“全面开花”。
重庆社会科学院国际经贸与物流研究所副研究员程凯:渝德携手是现实所需,更是时代命题:“渝德合作是一池春水,每泛起一圈涟漪,都代表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和紧密。产业结构的相似和互补,为两地在汽车产业、装备制造等领域创造了基础性共识。未来,需要以互学互鉴、协调联动的思路不断刷新合作的深度、广度,为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8000公里到“0”,重庆与德国,相向而行,许下合作之诺。
道同者,尤以共赢为重。从0家到114家,重庆与德国,携手并进,共赴发展之约。
文稿 | 重庆之声记者向含笑、谭玉玺、达瑞麟、张彦博
统筹 | 重庆之声 周露晗、鲍婕
编辑 | 重庆之声 江南
审核 | 重庆之声 鲍婕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重庆之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