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不断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名片,全力构建山、水、林、城交相辉映的城市生态景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显著提升。
久久为功 不断厚植绿色底蕴
2024年4月,全市数千名干部群众拿起铁锹,走向荒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搬运树苗、挥锹铲土、扶正树苗、浇水培土……大家热情洋溢、干劲十足,为金城大地增色添彩,厚植新时代美丽兰州的生态底色。
市绿化办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市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31场,参与人数9.6万人次,获得捐资56.32万元,折算植树49.7万株。组织开展省、市、县党政军机关义务植树11场,参与6810人,栽植苗木30个品种3.05万株。
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9.68%,较上年增长1.16%。全面推进“双重”“三北”工程六期等林草重点项目。完成营造林35.87万亩任务,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4万亩,完成投资2.311亿元。争取到位“三北”工程六期项目3个,总规模60.13万亩,总投资29835万元。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落实《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方案》中,我市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以市民“看到绿、闻到香、触到荫”为出发点,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特色街区、魅力街道不断丰富着城市的绿色内涵。
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南北两山为屏障,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黄河风情线为主线,单位庭院、小区绿化为基础,公园、广场、游园为景点,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尽显青山依城、绿水绕城的独特魅力。
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市林草园林领域将继续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指引,以黄河流域兰州段的水土流失治理、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态修复治理为目标,以兰州市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兰州市“三北”工程六期等重点生态项目为依托,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稳步推进营造林、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村镇绿化、路网绿化、城市绿地新增改造。全面落实天然林、重点公益林、城市绿地、湿地和草原管护责任,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切实保障各类生态资源安全。
精准施策 全面守护“母亲河”
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深化“三水统筹”,稳步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建成投运榆中县污水处理厂和金崖污水处理厂,完成37条道路雨污管网分流工作、3条农村黑臭水体深度治理工作;建成20个农村污水处理站,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深入打好项目“双进”大会战,有序推进实施庄浪河流域永登段水污染防治、皋兰县蔡家河流域(三川口-蔡家河入黄口)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修复、智慧黄河(兰州段)精细化管理监测建设等工程。2023年以来,多部门联动对重点流域巡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552个。与青海省海东,我省白银、临夏等市州建立并全面落实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了流域联动共治的工作合力。抢抓国家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城市重大机遇,制定《兰州市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各类入河排污口整治3006个,占总数的99.5%,1779个各类排口已安装标识牌,各方治污主体责任不断压实。成功申报并有序推进建设国家第二批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借助生态环境部“一市一策”驻点科技帮扶平台力量,成立专业技术团队,开展黄河干流水污染物通量研究,为下一步在平水、枯水条件下科学精准治污夯实基础。全市29家废水重点排污单位均建成废水处理设施,其他涉水企业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实现监管全覆盖。
“十四五”以来完成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如今,黄河两岸湿地相连、芦苇成片,分布和栖息的湿地鸟类约有68种,湿地植物208种,水生野生生物资源23种。
百日攻坚 空气质量向优向好
2024年以来,我市制定《兰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兰州蓝”保卫战行动实施方案》《兰州市持续巩固提升“兰州蓝”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兰州蓝”攻坚行动任务清单。强化“人防+技防”手段,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整治“百日攻坚”、臭氧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污染防治联合治理等行动。成立8个分片包抓组,提高网格监管能力,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奠定基础。推动产业治理、燃煤治理、工地扬尘治理等多项工作,实施榆钢炼钢区域等11个项目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治理,推动实施第五批561.2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体系,发挥微观站和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站作用,对全市6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实现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建立无人机全域巡航取证体系,在主要入口和主要路段安装10套尾气遥感监测设备,重点乡镇建成30个视频监控点位,精准抓拍各类烟尘、尾气、粉尘、火点等污染行为。
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市优良天数277天,同比增加16天,优良天数比率为82.7%,同比增加5.9个百分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5,同比(4.55)改善4.4%;未发生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大气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空气质量呈明显改善态势。
■亲历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