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因国家“三线建设”而生的企业,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岁月的繁华,也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与记忆。如今,尽管它已不再是昔日的辉煌模样,但那些从天南地北汇聚于此的老职工们,依然坚守在这片充满回忆的土地上,诉说着关于六七厂的传奇故事。本期《探峨眉》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历史,感受那份属于六七厂的独特魅力与深情厚谊。步入21世纪,随着规划的调整,这片曾经喧嚣的厂区逐渐转型,但其家属区依旧保留着往昔商贸繁荣的余韵,被誉为六七厂的“春熙路”。漫步其间,一排排楼房静默矗立,仿佛在低语那些辉煌岁月的故事。尽管时光荏苒,仍有约200名老职工,坚守在这片充满回忆的土地上。
六七厂,即(原)峨眉铁合金厂,1964年,因国家实施“三线建设”战略部署应运而生的企业。鼎盛时期,这里汇聚了近6000名职工,家属区的人口至少有一万五千人。为了满足生产规模的需求,厂区还专门铺设了连接燕岗火车站的铁路。关于六七厂其名,虽有种种猜测,但据老职工杨汉福表示:“六七厂之名源于作为国家冶金部保密单位的编号,是一份神秘与荣耀。”在这些老同志的口中,六七厂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地点,它是青春的见证,是家庭的港湾,更是他们心中永恒的骄傲。1998年,六七厂被川投集团兼并,成为了如今的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历经60年岁月洗礼,它在行业变革的暴风雨中,不断深化改革,焕发新生。斑驳的红墙记录着岁月的痕迹,锈迹斑斑的门窗仿佛诉说着往日的繁华。
除了生产,六七厂还自建了医院、学校、幼儿园和文化宫,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生态系统。特别是以烧伤科闻名的职工医院,更是当时的一大亮点。而今,这些设施虽已褪去昔日的光环,但它们依然是老职工心中最温暖的记忆。这群从天涯海角汇聚的老同志,在这片沃土上共同度过了半个世纪。见证了岁月的繁华变迁,他们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不仅是他们奋斗的舞台,更是他们一生都惦念的地方。
那首曾响彻云霄的厂歌,“巍巍的峨眉山下,有一座金色的工厂……”,至今仍在他们心中回响,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