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为民造福。35年来,福建省各级干部坚持通过“四下基层”,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汇聚民意、化解民忧,真正做到把心贴近人民,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经历了千百年的相持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战胜贫困的曙光。胜利在向我们招手,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离目标愈近,精神应愈勇,奋斗应愈勇。
1989年1月,习近平在屏南县调研时走访农家。
宁德市霞浦县的群众都知道,每月15日是县里的群众接待日,大家有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都可以跟县里的领导面对面直接反映。
时光流转,35年前,也是在霞浦县委党校这座老楼里,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开展了第一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
1988年12月20日,习近平来到霞浦县委党校,已经75岁的马进祯老人依然记得那天的情景。
马进祯告诉记者,当时一批下岗职工想拉三轮车赚钱,却不被允许。习近平当场要求相关部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中遇到的困难。随后,霞浦县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召开专题会议,马进祯等60多位下岗职工终于拉起了三轮车,有了份养家糊口的新工作。
当天,习近平带领地县两级领导接待了102名上访群众,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有12件得到当面答复解决,其余的限定在1个月内处理完毕,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接访后习近平还来到因河道淤积遭受洪水的舒穗英家。
十指连心,心贴着人民。
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
从那以后,信访接待下基层成为一个传统,逐渐从宁德扩大到整个福建省。每个月的接访日都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的畅通渠道,老百姓把这一天称为“连心节”“公仆日”。
宁德地区有124个乡镇,习近平在宁德工作一年零十一个月,去过123个乡镇,想方设法到基层去,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
1989年7月19日清晨6时,习近平一行从寿宁县城出发,来到平溪乡上屏峰村,又顶着盛夏的烈日,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两个多小时,临近中午才到达下党乡下党村。
参加调研的连德仁在日记中写道:“这一天,乘车5个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开会座谈访贫2个小时,一路风尘,大汗淋漓,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回到县城招待所后,许多干部才发现脚底、脚趾都磨出了血泡。”
习近平到了下党,顾不得休息就招呼大家围坐在小板凳上开会。当场敲定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0多万元,为当地百姓通水通路。仅仅几天后,下党乡遭受严重洪水灾害,习近平又冒雨步行1个多小时,赶到下党乡下屏峰村。
1990年1月10日,在宁德地委工作会议上,习近平首次对“四下基层”进行了完整阐述,他强调,要把“四下基层”做法坚持下去,以此为载体,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如今,宁德市通过建章立制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记者来到宁德市“四下基层”办公室,一本本台账记录着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基层的“急难愁盼”问题,从问题的收集到落实到反馈形成全链条管理机制。
一个个问题来自基层,一件件实事贴近民心,一项项举措促进发展。
经过多部门现场办公,霞浦牙城镇500多位渔民有了一趟根据潮汐时间发车的赶海公交。
两千多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对三都澳海域进行综合治理,60万渔民告别了污染、混乱的无序养殖,重新拥有了碧海蓝天,经济效益也增加了40%多。
一企一专班,由市领导带队驻企服务、集中办公,全力解决企业需求。
“四下基层”彰显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摘自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