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风云:2023-2025,从数据看走势与未来

百科   2025-02-08 14:26   河南  

    15838126403

->

  近三年春节后猪价走势对比

  在分析生猪市场时,春节后猪价走势是一个关键的观察窗口。我们以春节后正月初八作为复工第一天,统计复工 60 天内猪价走势,能清晰地看到 2023 - 2025 年这三年间的异同。

  先看 2023 年,春节后猪价在复工第六天迎来低点,生猪现货价格达到 13.8 元 / 公斤 。随后,价格呈现出震荡上扬的态势。这一年,生猪行业整体处于去产能阶段,市场供应相对减少,为后续价格上涨奠定了一定基础。2024 年春节后,猪价低点出现在复工第七天,生猪现货价格为 13.57 元 / 公斤。同样在短暂触底后,猪价开始震荡上行。与 2023 年不同的是,2024 年春节后自 2 月下旬开始,二次育肥持续进场,这成为推动猪价走高的重要因素。肥标价差数据显示,2024 年肥标价差较高,处在过去 3 年最高水平,这显示大猪供应偏紧,进一步支撑了猪价上涨。

  再将目光转向 2025 年,今年春节后猪价高于过去两年同期水平,2 月 5 日(正月初八)生猪现货均价 15.66 元 / 公斤。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 2024 年生猪行业产能持续恢复,市场对 2025 年猪价行情预期并不乐观,预计二次育肥进场相对谨慎。这与 2024 年形成了鲜明对比,2023 年生猪行业持续去产能以及四季度严重的非瘟疫情,让市场对 2024 年猪价行情较为看好,进而推动了二育的积极参与。


  政策层面的影响

  政策在生猪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调控角色,其中猪粮比价是关键的政策参考指标。2021 年官方发布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明确了猪粮比价在市场调控中的重要地位。当猪粮比价低于 5:1 时,属于过度下跌一级预警,中央和地方将全面启动临时收储 ,旨在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养殖户利益。

  2023 年春节之后,发改委监测的大中城市猪粮比价跌破 5:1,触发了这一预警机制。2023 年 2 月 1 日及 2 月 8 日,猪粮比价连续两次处于 4.96:1 ,市场形势严峻。为了稳定市场,2023 年 2 月 17 日发改委公布将开展首批冻猪肉收储,计划收储 2 万吨。这一收储行动如同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收储预期提振了猪价。从市场反应来看,收储政策不仅在短期内影响了猪价走势,还稳定了市场信心,让养殖户看到了市场的支撑力量,避免了因恐慌性抛售导致的猪价进一步下跌。

  到了 2025 年 1 月 15 日,大中城市猪粮比价处在 7.84:1 ,处于调控绿色区域。这表明当前市场供需相对平衡,价格处于合理区间,不会引发政策层面的扰动。与 2023 年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市场更多地依靠自身的供需关系进行调节,政策的干预相对减少。这也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让养殖户和相关企业能够根据市场规律进行生产和经营决策。


  冻肉库存与猪价的关联

  冻肉库存就像是生猪市场的一个 “蓄水池”,对猪价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市场上生猪供应过剩时,部分猪肉会被加工成冻肉储存起来,减少市场上的鲜肉供应,从而稳定猪价;反之,当市场供应不足时,冻肉就会被投放市场,补充供应。

  目前,市场上的冻品库存处在偏低水平。以 2025 年 1 月份全国重点屠宰企业猪肉冻品库容率为例,仅为 16.52%,较近三年的冻品库容率平均值 22.17% ,处于明显的低位。这表明市场上的冻肉储备相对较少,从侧面反映出前期市场对猪肉的消化能力较强,或者是冻肉入库的积极性不高。

  然而,当前的猪价仍然处在 15 - 16 元 / 公斤的区间,相对于往年春节后 13 - 14 元 / 公斤的猪价低点来说仍然偏高。对于冻肉入库而言,价格是一个关键因素。屠宰企业在决定是否增加冻肉库存时,会综合考虑成本和未来的市场预期。当猪价偏高时,采购生猪进行屠宰并储存为冻肉的成本就会增加,而且未来猪价的走势不明朗,如果后期猪价下跌,冻肉库存就可能面临贬值的风险。所以,在当前猪价偏高的情况下,冻肉入库暂不具备优势,这也导致了冻品库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大幅补充。

  养殖成本的变化趋势

  生猪养殖成本的变化,是影响整个生猪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切身利益,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市场的价格走势和供应格局。

  根据涌益咨询数据,截止 2025 年 1 月 23 日,5000 - 10000 万头母猪自繁自养模式下当期标猪出栏成本为 12.92 元 / 公斤。与过去两年同期相比,成本出现了显著的下移。2024 年同期为 15.29 元 / 公斤 ,2023 年同期更是高达 16.59 元 / 公斤。以行业龙头牧原股份为例,2024 年 11 月完全养殖成本为 13.1 元 / 公斤,2023 年 11 月完全成本为 14.9 元 / 公斤 。这种成本的下降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饲料成本在生猪养殖成本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通常能达到 60% - 70% 左右。近几年,饲料成本的降低成为推动养殖成本下降的重要动力。2024 年上半年,国内豆粕市场价格震荡走弱,价格整体处于 3200 元 / 吨至 3600 元 / 吨区间震荡 。截至 6 月 28 日,国内豆粕现货均价为 3268 元 / 吨,较年初下调 613 元 / 吨,跌幅达 15.79% 。玉米价格也呈现出先跌后涨的走势,二季度全国玉米均价为 2312.04 元 / 吨,较一季度跌 0.2%,同比跌 14.25% 。饲料原料价格的整体下行,直接降低了生猪养殖的成本。当饲料成本下降时,养殖户在饲料采购上的支出减少,这使得每头生猪的养殖总成本随之降低。

  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样对养殖成本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养殖户管理水平的提高,生猪的生长周期缩短,疫病防控能力增强,养殖过程中的损耗减少。在育种方面,通过不断优化品种,提高了生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一些先进的养殖企业采用智能化设备,实现了精准投喂、环境智能调控等,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率。智能化设备可以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精确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了饲料的浪费,同时也提高了生猪的生长质量。这些措施都使得养殖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未来猪价走势预测与建议

  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2025 年生猪现货价格的走势仍充满挑战。预计在短期内,由于新生仔猪数量在上年 8 - 9 月仍然在继续环比增长,2 - 3 月生猪供应端大概率维持恢复态势,生猪现货价格仍将继续弱势下探。

  从长期来看,虽然当前市场对猪价预期不乐观,但潜在的二次育肥驱动仍值得关注。如果后期市场出现一些变化,如猪价下跌到一定程度,养殖利润压缩,部分养殖户可能会选择二次育肥,减少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从而对猪价形成一定的支撑 。但这种情况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养殖户的决策。

  对于养殖户而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合理规划养殖至关重要。要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猪价走势以及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养殖策略。鉴于目前市场对 2025 年猪价行情预期不乐观,养殖户应避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防止后期猪价下跌带来更大的损失。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以及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提高生猪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要关注肥标价差等市场指标,把握好出栏时机,避免过度压栏或过早出栏,以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来源:现代畜牧网


申明:本公共平台所有资料都来于网络收集,以给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如本微信公共平台所列资源侵害了原作者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本平台立刻删除!)


十场九蓝,蓝耳不防非瘟必狂!防蓝耳,选蓝易建

净化蓝耳,解除疫免抑制

1,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胎

2,身上不明原因出血点

3,母猪出现眼屎、泪斑、铁锈斑

4,身上出现死皮脱落

5,哺乳期、保育期仔猪死亡率高

6,呼吸道反复发作

7,无名高热、食欲减退

8,母猪产弱仔、木乃伊胎等!

有以上情况,就用蓝易建,猪场远离蓝耳病!


订购热线:15838126403

看完别忘记分享朋友

分享美德传承,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专家解决养殖问题


添加主编微信,可与更多专家交流养殖技术

↑↑↑长按二维码添加好友

先学习再养殖

帮你走出养殖困境,帮你发家致富!



畜牧健康养殖平台
关注公众号查看猪价仔猪牛羊价格及养殖信息,成就健康养殖,立志于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健康养殖新概念! 希望能给您带来财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