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劳模走进上海大学思政课 沉浸式演绎“半马苏河,工运之声”

学术   2024-10-19 19:30   上海  

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劳模精神,课馆协同育人讲好“大思政课”,10月12日下午,一堂名为“半马苏河,工运之声”的“形势与政策”思政大课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开讲。

普陀区总工会宣讲团的普陀区劳动模范、普陀区爱国拥军模范、沪西革命史陈列馆馆长陶振云,上海声乐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市普陀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群文部部长奚丽娜,沪西革命史陈列馆讲解员张明珍等担任课程的嘉宾主讲。

本次课程由上海大学教务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联袂承办,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负责人顾晓英、教务部教学运行处处长袁晓君参加。

一段苏州河的风景视频拉开了课程的序幕。普陀辖区内蜿蜒21公里的苏州河,是沪西工运的红色血脉。陶振云用一张百年前的苏州河老照片、一首《工人生活歌》、一张手绘地图,带领大家溯觅工运之源,感受跨越百年的工人运动烽火,体悟工人运动的不朽精神。

通过陶振云和张明珍的现场讲解和视频叙述,普陀区21个红色工运地标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了一幕幕彪炳千秋的光辉历史,现场师生无不被一位位工运领袖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深深感染。

互动环节更是点燃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纷纷踊跃抢答,现场气氛热烈。陶振云表示,上海大学是百年红色学府,1925年的上海大学是五卅运动的策源地,上海大学师生来到沪西,在工人夜校教工人识字……上海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对革命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革命付出了重大牺牲。他勉励在场的青年学子赓续红色基因,担起新时代青年人应有的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奉献青春力量。最后,奚丽娜带领大家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深情的合唱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劳模嘉宾团队带来的沉浸式精彩讲解,陶振云团队用劳模的敬业精神传播弘扬革命文化的情怀,感染了在场师生。现场学生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练就扎实本领,早日书写报国篇章。这堂课将爱国主义教育、传承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深植于师生心中,激励师生奔赴强国教育和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课后反馈(节选)

课后,参加的学生第一时间发来108条反馈,激动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章同学:今天,我有幸上了一堂关于“半马苏河”的课,真的是受益良多。在课堂上,老师生动地讲解了半马苏河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以及其在城市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丰富的图片、精彩的故事和深入的分析,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半马苏河曾经的繁华与辉煌,也感受到了它如今所散发的独特魅力。这堂课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激发了我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

付同学:听了半马苏河,工运之声的讲座,了解到关于沪西的革命历史。21个革命遗址让我感受到当年革命的艰难,先烈们用奋斗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佘立亚、蔡和森、杨开慧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感受颇深。他们有信仰有理想,爱国爱民的精神让我触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提升个人能力,不负期望,缅怀先烈,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祝愿祖国越来越好。

宋同学:今天参加的形势与政策课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半马苏河周边的红色故事。感谢几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和组织,这堂课令人印象深刻,先烈的革命意志给我带来强烈的震撼。我们要牢记先烈,奋勇向前向先烈学习。

作者  |  殷晓

供稿  |  上海大学教务部

编辑  |  吕东卉


宣传通讯
《上海宣传通讯》创刊于1979年7月,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创办的面向全市宣传思想工作者、党务工作者和各级党组织,指导宣传思想工作的党内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