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这个村,出过很多名人!

民生   2025-01-02 17:16   浙江  


花横村

如诗的景致,火样的年华


作者/胡加斋


花横村,由原花园和横山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下辖花园、横山、外降头、回墩、驮丘、朝岩6个自然村。地处大峃镇北面,距县城2公里。背靠眠牛山麓,面临龙溪。那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此吸引一群文友前往探访。



从县城驱车出发,经322国道,不到10分钟便来到了花园自然村。花园位于龙溪与老56省道交叉地带,昔日为西坑、黄坦、南田方向来往县城的必经之地。龙溪上横跨着花园桥,原先为石板平桥,1957年文百公路通车后改建为低平干水桥,1987年改建为三孔石墩钢筋混凝土结构公路桥。


▲花园桥


花园,据传因王氏祖先拾溪边卵石在宅前砌成花坦而得名。由于风景秀丽,地势险要,曾有不少文人写下《咏花园村景》的诗篇。胡从珏云:“名区自昔号花园,景物恬熙春色繁。地接龙川闻吠犬,山连峃屿听啼猿。光摇半月千秋在,秀挹留尖万古存。四面峰峦皆拱向,长溪环绕护乡村。”朱宗易云:“花园胜地出天然,祖祢经营卜重迁。四壁青山环锁翠,一泓绿水绕缠绵。崇垣峻宇光前烈,修竹茂林启后贤。毓秀端推佳景瑞,应多俊彦列班联。”


花园的居民主要姓王。据《王氏族谱》记载:先祖王务琨,福建赤岸人,唐武宗时任县令,生三子:长子处一,次子奉一,三子如一。奉一五世孙迁温州,生三子:长子王纯,于宋钦宗(1126-1127)年间由温州徙居大峃洙川(徐村),生子昭,昭生子臻。臻生二子:长子名联,次子名明。王联生三子:长子川,次子琰。王琰于宋淳佑(1241-1252)年间由洙川分居下田,后定居花园,为花园王氏始祖,至今历三十代,已有700余年的历史。


▲王氏宗祠


宗祠是一个村庄古老的标志。花园的王氏宗祠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始建于明建文三年(1401),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建筑精美,布局完整,保存完好,2012年12月被文成县人民政府确定为文保单位。


在花横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王氏宗祠前。只见宗祠坐北朝南,由门厅、戏台、厢房、正厅组成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极具明末清初时期的宗祠建筑特色。门厅、正厅均面阔三开间,东西各两间耳房,屋面悬山顶。门厅明间后设戏台,戏台曾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上施藻井,用八角七踩出挑斗拱,井枋、枋板彩绘戏曲人物、双龙戏珠图案,戏台正面戗角略有起翘。正厅抬梁式梁架结构,明间进深五柱十三檩,抹角方柱,下置木质方础和虎爪形青石柱础。明、次间后部置神龛,供奉王氏祖先灵位。


走进王氏宗祠,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根柱子上都挂着对联,上挂匾额,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中有“富贵显然必忠孝节义自任数端方可无惭宗祖”“诗书美矣但士农工商各专一业便非不肖子孙”,横批为“有勇之芳”,寄寓着对祖宗的敬重之情和对后代的勉励之意。


▲石门台水井


走出古色古香的王氏宗祠,穿过一条小巷,便见一妇女在墙边的水井里取水。这里就是花园村的另一处文保单位——石门台水井。水井因位于花园村的石门台而得名,始凿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修,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原先井圈、井台皆由花岗岩筑成,井水冬暖夏凉,水质清澈,据说周边好几个村庄的村人都前来取水饮用。听了村人的介绍,我的眼前便不时浮现出昔日石门台水井旁热闹忙碌的情景。如今水井已被改建,井口被封,换成了手动抽水装置。但人们依然广泛使用井里的水,用来洗衣、洗菜、浇灌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我们离开诗意的花园,穿过花横路,便来到了横山自然村。横山村因地处横山下而得名,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住民主要有吴、赵、夏等姓氏。吴姓最早,始祖为吴权公,于宋真宗景德甲辰年(1004)由泰顺筱村玉溪迁居而来,至今已历36代,1024年。吴权始祖为龙川、徐村一带最早迁来的祖先,子孙兴旺,建屋五十楹。有良田千亩,据传原先龙溪两岸空地皆属吴氏。


▲花横路


横山赵姓则分自龙川,历9代,200余年。夏姓来自泰顺莒冈,据传始祖于清光绪年间被抱给横山吴姓人家当儿子,长大后恢复夏姓,历6代,140余年。此外,原横山行政村管辖的岩峰头(又名“桥岩”)住民为赵姓,分自龙川;驮丘村住民有赵、吴二姓,赵分自龙川,吴分自横山;驮田头住民赵姓,分自龙川。


▲吴氏老宗祠


来到横山,必然要去看看闻名遐迩的“磻岩”。磻岩处在横山村头的龙溪边上,古时常有人在岩上垂钓。因古人称龙溪为磻溪,故称“磻岩”。磻岩阳面向西,前人用楷书阴刻直行“磻岩”二字,笔墨端庄,镌刻有力,字迹清晰,颇得古意。落款二行,字径略小,曰“淳熙已酉岁口轩,吴宏甫题伯宗书”(“口”为不能辨认的字),字口较浅,略微模糊,较难辨认。淳熙己酉岁即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据考吴宏甫、伯宗为横山吴姓十世孙。


▲磻岩


由于有石刻,磻岩成为横山的一处历史文化古迹,不少文人便莫名前来观瞻,并写诗撰文。清庠生赵熙明曾写《咏磻岩》:“岩栖独处幽人迹,风景磻溪垂钓时。几度闲云留笔墨,一方秋水洁须眉。勋高黄钺人无匹,敬访丹书圣可师。渭北名贤今不再,空山尚有待清恩。”


清嘉庆八年(1803),永嘉拔贡叶榛来到横山,看到磻岩石刻,便写下《观皤岩记》:


余尝观环宇记一统志诸书,见其间所载某水某山之胜,有为古人手迹所留者,无不心乎幕之,而以不克目睹为憾也。何则古人之手迹,即为古人之精神,古人不能生而与今人见,今人亦不能生而上见古人,惟此手迹之所留者,可以旷世而相感,故余于游历之所遇,有一邱一壑,必为之留意。纵有残碑仆道,亦必摩挲之而辨其文。余非敢谓好古也,殆不敢以泯古人之手迹者,诲古人之精神故也。

 

嘉庆癸亥秋,余在龙川馆舍。永枢赵翁适以磻岩来告,余即与之往观焉。循溪岸而东行,越数百步至横山,见一石傍溪而处,郁然深秀,大可坐数十人。翁日,此即磻岩也。余从而登其巅四围熟视,于其左傍隐隐得见字迹,但不可以近观也。爰与翁下溪石而视之,见有“磻岩”二字大如斛口,笔画端庄,颇得古意。旁则小字二行,半为苔莓侵蚀,模糊不可辨。余以手摩之,阅再三始得其详,盖为“淳熙已酉岁□轩吴宏甫题伯宗书”十四字也。

 

夫岩以磻名,其必有取乎尚父磻溪之义,而此为亟钓之所可知,拟或有别义焉亦未可必。吴宏甫、伯宗事迹,俱无可考,姓氏亦不见于他书,询之野老,鲜有知者,意其人大概皆石隐者流乎。然其刻字于岩者,必有深意存乎其中,自淳熙迄今五百余年矣,而此岩犹能于溪流汩汩间全其本真,未始不可以见古人之精神。今我以此得见古人,我之往也,亦古人之所愿也。但我不知前数百年有此两人,此两人亦不知后数百年而有我,事之旷世而相感者其如斯乎。虽然,古人往矣,古人之精神于此尽矣。古人不能使此字之长存,我亦不能保此字之终不灭,况千古无不敝之物,此岩既历五百年之久,自后岁易时移,风耗雨蚀,势必石皮剥落,字划湮沦,岂不终没古人之手迹,即不然,或为淤泥所积,或为荆棘所蒙,终必并此字面失之。后有至者,纵彼高世之人,安能于荒烟蔓草间再显其迹。余深为此字虑,且为吴宏甫、伯宗两人忧。是时即告诸其地日,此古人之手迹也,当善护之以为斯里光。众曰唯唯。

 

余归并欲存其精神以与后之好古者告,遂走笔而为之记。然亦不知此记之传不传,与磻岩十余字之存不存孰为久远也。


叶榛的《磻岩记》详细叙写了探访磻岩的经过和所见到的景象,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不愧为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龙川清时庠生赵瑞昌,时人称为清水港上的“头支笔”,相传在县府学台考均获前名。他看到叶榛撰写的《磻岩记》后便写下评语,云:“因山论易,高挹群言,至其笔意之超妙,又于八家之外,彷佛周秦诸子。”


横山的磻岩,造就了横山绵远悠长历史中的文化佳话,我和文友们急切前去一睹磻岩真容。可惜由于龙溪边修建排污管道,磻岩被水泥和石块湮埋,只漏出顶部一角,那石刻则全隐在底下。文友们的脸上不免露出一种迷惘失落的神色。



横山是一处脚底下有温度的地方,在革命年代里素有“小坦岐”之称,涌现出一批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热血志士,据载新中国成立前横山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党员就有36名。


横山一带最早参加革命工作的是赵贤兴(又名赵兴)。赵贤兴家有兄弟三人,贤兴排行老大。小时候,赵贤兴带领弟弟体瑾、体钦,堂弟贤呈、贤臣、贤忠,表弟吴各祥(吴觉前)、各伦,族侄沛寅、沛乾等一班师兄师弟,师从其舅舅吴守攀(大峃垟丼人)习武。每当地主恶霸来横山逼租时,赵贤兴即组织大家兄弟同地主恶霸据理力争,使地主恶霸的行为有所收敛。赵贤兴为了生计,20多岁时就前往赤砂、赵龙坟、珊溪等地传授拳艺,遇见中共瑞泰边联络站负责人朱大孝。在朱大孝的宣传教育下,逐步懂得革命道理,后由朱大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赵贤兴的影响下,二弟赵体瑾、表弟吴各祥参加革命,先后发展11名党员。


▲吴各祥故居


1936年秋冬,中共瑞平泰县委成立。赵贤兴立即与县委取得联系,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当时,大峃、龙川地方有一股大刀会组织势力,赵贤兴利用自己传授拳艺的机会,与大刀会组织成员建立关系,宣传共产党主张,争取他们不和革命队伍为敌。


1937年3月,横山建立党支部,赵贤兴担任书记。下设下田、烧瓦厂、季宅三个党小组。赵贤兴和赵体瑾、吴各祥、赵贤忠等,利用做索面的身份,深入附近的徐村、中堡、金炉、黄岭、大会岭头、石庄等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动员群众抗租、抗捐、抗抽壮丁,并在活动中考察、培养、发现革命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壮大革命队伍。


1939年10月,横山党支部扩建成党总支委员会,赵贤兴担任书记。下辖龙川的樟山、外山、季宅、马岙,中樟的中堡、对面山,大峃的徐村、大会岭脚,黄岭的新亭、培下、笊篱垄、大会岭头、上四工,金炉的北坑、马漈头、牛头湾等党支部,党员达数百名。横山成为青景丽县委各交通线的重要联络点。


1939年冬至1940春,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为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武装的“清剿”,保卫党的领导机关,镇压汉奸和顽固分子,青景丽县委建立了武工队,赵贤兴成为武工队队员。一九四〇年六月,赵贤兴跟随郑竟成到青景丽县委机关驻地稽垟宝华寺、林坑垟等地脱产工作,横山村党总支书记由吴各祥接任。赵贤兴、赵体谨受党的委派,到大会岭头碎垄活动,吸收王培异等同志入党。尔后,赵体谨、王培异去新亭、石庄等地,先后发展了赵可治(碎麻丁)、赵进兴、赵钦地、赵沛旺等同志入党。


▲赵贤兴、赵体瑾故居


横山村当时地理环境对革命斗争极为有利。1940年冬,青景丽县委决定将县委机关转移到横山。县委书记郑竟成和刘日亮驻在村中央赵贤兴屋里,组织部长郭道款和郑昂驻村头赵沛乾屋里,宣传部长周国华和黄镇华驻村尾吴各祥屋里。吴各祥家的房屋为四面屋,县委许多会议都在楼上召开,赵贤兴等组织党员积极做好保卫工作。当年,青景丽各地发生严重粮荒,国民党贪官和地主、奸商勾结,乘机囤粮,暗中运往瑞安、平阳等地高价出售捞大钱。横山村党总支组织群众阻拦地主、奸商偷运粮食。地主、奸商向大峃国民党伪镇长周寿荣求救,周派次子带领国民党大峃自卫队到横山,搜查拦劫的粮食。搜查到赵贤兴家中时,刚好碰到县委书记郑竟成从屋中堂楼梯走下来。自卫队发现郑不像本地农民,准备对郑搜身并带回大峃审问,妻子程奶孙在赵贤兴的眼色示意下,立即镇定地说:“这是我赤砂的表叔,来送‘月礼饭’的,你们有什么理由搜身?”自卫队听后,看看饭桌上的‘米粮桶’、猪肉、鸡蛋、点心碗,觉得对上号。这时,屋里又传出婴孩的哭声,自卫队便信以为真,尴尬地走出家门。在赵贤兴夫妇的掩护下,县委机关领导安全撤离。有时,国民党军队或特务突袭横山,当地党组织随即带领革命同志撤退隐蔽到后山燕窝岩里,一次次躲过国民党自卫队的搜查,确保党组织的安全。


▲赵沛乾故居


横山的儿女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出现了赵贤兴、赵体瑾、吴各祥、赵廷徒、赵朝宽等五位革命烈士。


赵贤兴(赵兴)(1905--1941),原名赵贤兴。1905年出生在横山村一户农民家庭,1936年由朱大孝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任横山村党支部书记,1939年10月任横山村党总支书记。1939年冬参加青景丽县委武工队。1941年被原青景丽县委书记郑竟成错杀,1984年中共温州市委予以平反。


赵体瑾(1903-1944年),化名赵胜韩,又名金牙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附近的大峃呈树、鲤村、百丈漈、长降、大会岭头等地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并逐步扩展到淡阳、玉壶等地。1940年前后,他领导群众开展“闹荒”“抗丁”“抗捐”等对敌斗争。1944年2月受命组建中共玉壶区委组织并任书记。1944年4月,在谈阳朱山后畔山岭头坳下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吴各祥(吴觉前)(1911一1947年),绰号“长人”。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宣传委员。他在黄岭、金炉、里阳、中堡等地建立了10多个党组织,并担任横山党总支书记。1946年10月被中共青景丽县委派任梅岐区委书记。1947 年3月,在南田“九九亭”被国民党青田县自卫队枪杀。


赵廷徒(1900一1942年),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反对粮食走私漏海,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1940年冬至1942年春,国民党对大峃区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清剿”,赵廷徒被逮捕遭杀害。


赵朝宽(1916-1949年),194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任中共樟山支部组织委员。1943年接任樟山支部书记,负责开展樟山党组织活动。1949年1月22日被国民党文成县刑警队逮捕,在道坦坎下田头被杀害。


如今烈士的遗骸被埋在官山背烈士墓,后人们时常前往瞻仰,缅怀他们的历史功绩。



在浓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下,花横村人才辈出,曾有眼科医学专家英格兰视光学院教授王光霁,国防部第十研究院19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凤铎,著名诗人赵九皋等。现如今不少莘莘学子经过苦读,纷纷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毕业后有的成为行政干部,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教师,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横山街道


花横人秉承先辈的勤劳与智慧,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他们有的在本地发展产业,有的外出经商办企业,有的出国打拼。其中有著名侨领赵东华,心系家乡建设在外经商的知名人士夏建耀等,他们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积极投身家乡的建设事业。


如今的花横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溪边上建起了防洪堤坝,溪水清澈明净,倒映着蓝天、白云、山峰,颇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致。溪边的街道整洁美丽,紫色的栏杆,红色的廊亭,白色的路面,绿色的花坛,显得古朴典雅,清新秀丽。村里立起一座座崭新的楼房,人们惬意地在屋前交谈,在溪边漫步,呈现出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赵超构文化广场


在花园的村口,村人建起了赵超构文化广场。广场上有新闻泰斗赵超构铜质主题雕塑,还有亲水平台、生态草坪、景观灯柱、休憩廊架、文化地雕、健身设施,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优良场所。


▲清福寺


花园后山的清福寺,始建于清代,寺内设有药师殿、地藏殿千佛殿等,还设有转经塔、香炉燃灯台等设施,是周边善男信女的重要活动场所。经过修缮扩建寺庙焕然一新,金碧辉煌,如今已成为一处风景名胜景点,每年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花横小区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腾龙嘉苑、龙溪花苑、花园公寓、龙景嘉苑、大南线安置小区、花园一期经济适用房相继落地花横村。由于环境良好,周围市民纷纷迁来居住。全村在籍人口1859人,常住人口有4000余人。如今的花横村高楼林立,花团锦簇,处处呈现出现代化都市的繁华气息。


此话题正在群里热烈讨论

马上扫码加小编微信,拉你入群

............................................................................

推广合作 商务联系

广告合作微信:wzad0577

广告合作:18267827251(仅接受广告咨询)

微文成丨艾徳
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