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 | 统筹城乡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昌吉州成立70周年城乡发展综述

文摘   2024-09-03 16:22   新疆  



昌吉市市区小区景色。记者 何 龙摄


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三场槽子牧业新村村貌。记者 何 龙摄


昌吉市第三水厂净水车间,工作人员在车间巡查。记者 何 龙摄

昌吉市阿什里乡天鹅小镇全貌,自2020年以来,先后有450余户牧民搬迁定居在这里,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记者 何 龙摄

昌吉市滨湖河中央公园。记者 何 龙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杨鹤)1958年,昌吉州首府动工新建标志性建筑——邮电业务大楼;2023年,呼图壁县石梯子哈萨克族乡成为全州第一个管道天然气全覆盖的牧区乡镇;2024年8月8日,昌吉州第一座民用机场——奇台江布拉克机场正式通航……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昌吉州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州城乡道路、供暖、供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逐年完善,城乡居住条件逐步缩小差距,老旧小区、棚户区、农村住房旧貌换新颜,大型商贸、公园游园为城市增添活力、动力。

  70年,沧海桑田,昌吉州从天山北麓迅速崛起,从名不见经传到声名鹊起、享誉海内外。

  70年,东海扬尘,昌吉州城乡发生巨变,逐渐成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群。

  高品质城乡建设让城市更美丽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街小巷的路灯连成一条条光带,将城市“切割”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几何图形,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朝着各个方向移动,散乱而有序……这就是魅力昌吉。相关数据显示,昌吉州的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59.2%提高到2022年的67.44%。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体量的发展变化上,更能在城市的基础设施、综合实力、发展前景、文化底蕴、精神内涵等方面得到直接反映。

  2023年,阜康市集中对城区17个小区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提升改造,大大改善了阜康市2万人用水状况;2024年,呼图壁县至昌吉市长输管网供热项目开工建设,解决了昌吉市供热余量不足的问题……70年来,昌吉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抢抓政策机遇,真抓实干,全面加大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州共建成并运营城市供水厂11个,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有效保障了全州城镇108万常住人口饮水安全。通过大力建设集中供暖管网,逐步改变昌吉州成立初期居民生炉子取暖的方式,在寒冷的冬天,居民穿着单衣薄衫在室内自由活动,充分享受集中供热带来的舒适感。目前,全州城区现有供热企业27家,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8065.9万平方米,惠及热用户46.5万户,为群众创造舒适温暖居住环境的同时,还减少了分散供热产生的废气,实现了碳减排。

  蜿蜒曲折的健身步道、满园的花草树木、布局合理的健身器材……周末午后,走进玛纳斯县安居游园,抬头便能看见郁郁葱葱的树木,随处可见居民散步纳凉、聊天下棋。家住附近的居民周先生笑着说,曾经其貌不扬、无人问津的背街小巷,经过修整改造,环境变美了,人气变旺了,如今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口袋公园”虽小,但方寸之美“滋润”了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近年来,昌吉州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口袋公园”规划项目建设,利用有限的空间为城市添“绿”,有效满足群众“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的需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目前,全州共有“口袋公园”110个,总面积163.66平方米。2023年12月,木垒县九龙江口、阜康市康宁路街角运动广场等5个昌吉州“口袋公园”入选自治区城市“口袋公园”示范样板。

  在加大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工作的同时,昌吉州加快推进城市污水治理,加大水环境治理,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过去,城郊的干涸渠道、城市的下水道都是倾倒污水的地方,不仅臭气熏天,还容易污染地下水源。如今,城市有了污水处理厂,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实现集中处理、无害化排放。

  走进昌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环顾厂区四周,崭新的办公楼、宽敞的篮球场、绿茵茵的草坪,还有一处处自动运转的污水处理设施。在这里你闻不到刺鼻的异味,也听不到轰鸣的机器声。目前,全州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6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9.91%,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从供水到供暖再到排污,老百姓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在城乡建设者眼里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昌吉州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昌吉州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性,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让城市更加美丽、更显魅力、更具活力,在高品质城乡建设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圆了安居梦

  住房是民生大事。房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从来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70年来,昌吉州城乡发展加速推进,全州各族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居梦照进现实。

  精致的电视柜、欧式吊灯、色彩斑斓的绣毯……昌吉市宁边路街道西街名门小区居民克力木汗·夏依达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她的老朋友们要来她家做客。她说:“现在的生活太美好了,放在以前都不敢想。”作为土生土长的西街人,克力木汗·夏依达现在居住的地方是原昌吉市老城办事处第一居委会,要不是这里进行老城区改造,她还要住在破旧的平房里,出门就是土路,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她都不敢想象有一天西街社区能变得如此漂亮。除了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也更加便利了。她走几分钟就能到门口的菜店买菜,步行也能很快到医院、到商场。如今的变化让她欣喜不已。

  像西街社区一样在原址上改造老城区、建起新居的例子不在少数,既让群众圆了安居梦,又实现了基层社会的高效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增进各族群众的福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

  在昌吉州各县市城乡接合部,曾经居住着零散的打工人,棚户区的房屋构造复杂、建筑密度较大,使用年限长,容易发生安全事故。10年间,全州各地对一批棚户区进行改造,累计开工建设楼房11.02万套,30多万群众“出棚进楼”,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9年,昌吉州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供水、排水、供热、供气、道路等基础设施短板,对有条件的小区逐步完善小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并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推动养老、托育、卫生、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生活品质。截至2023年,全州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84个,惠及居民13.7万余户。2024年,全州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5个,惠及居民18042户。

  为着力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昌吉州自2007年开始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条件的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据悉,全州已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41714套,为15万多个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圆了百姓的安居梦。

  妙笔丹青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走进我州各乡村,山、水、田、羊群、收割机……兼具原始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旅游资源的小镇、村落映入记者眼帘。这里虽不是作家李娟笔下的阿勒泰,但却是作家刘亮程著作中的百年古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住上抗震安居房、用上管道天然气是乡村振兴战略带给群众的实惠。“20世纪80年代,一家7口人挤在一间土木结构的屋子里,外面雨停了,屋里还在下小雨,出门走的田埂路和土路。”这是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村民朱爱升眼里过去的生活。

  “20世纪90年代初,整个村子就一家澡堂,一共6个单间,洗一次澡5元,村里人只有在腊月三十才肯在澡堂排起长队奢侈一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东滩村村民王颖素回忆过去洗澡的经历感慨地说:“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家里一年四季都有热水,随时都能洗澡。”

  2004年起,新疆在全国率先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农村常见的土房子逐渐被小瓦房、红砖房、二层小洋楼所取代,农村规划建设趋于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指数逐年攀升。自2011年至今,全州投入约121亿元已完成11.98万户农村安居工程和农房抗震防灾工程建设任务,近41万名农牧民喜迁新居,农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清洁取暖改造工程,昌吉州不断跟进相关配套政策,2021年至今,全州已投入33.44亿元完成9.66万户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改造任务,农牧民冬季采暖成本降低,解决了冬季使用燃煤取暖不便利、安全性差及环境脏乱的问题,农村燃煤锅炉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近年来,依托天山花海景区,呼图壁县石梯子哈萨克族乡农牧民打破单一增收方式,经营具有哈萨克族风情的牧家乐,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在村里生活20多年的牧民卡斯特尔古丽通过政府补贴和自筹的方式盖起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砖房,还经常通过村里的牧家乐销售育肥牛羊。她说:“定居下来的生活真好,人清闲了不少,看病方便,孩子上学也方便,真是感谢政府。”

  这段时间,木垒县西吉尔镇水磨沟村各家民宿热闹非凡,周边城市的游客纷至沓来。“现在的环境好了,曾经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甚至吸引更多的‘新村民’扎根水磨沟村。这种变化都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关。”水磨沟村党总支书记史天虎每每提到此事都满脸骄傲。近年来,木垒县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越来越多的生面孔涌进乡村,成为村里人口中的“新村民”。他们发展民宿、建设游园、投资康养业,吸引众多游客光顾,把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文明村”等“国字号”荣誉的村子变成乡村旅游胜地。

  在自治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全州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468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2.4%到2016年下降至零。2020年底,全州返贫监测户和致贫边缘户动态清零。2023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36元,乡村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履铿锵,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昌吉日报
编辑:张   琴
责编:徐承秀
监审:马   慧
邮箱:htbljl@126.com




呼图壁零距离
这里有新闻时事、有心灵鸡汤、有励志故事、有便民服务、有....你所关心的一切....除此之外,还有视野,方见人生风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51202000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