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伊朗和俄罗斯之间的“君子协议”
【网易新闻】路透社9月21日援引三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伊朗在向俄罗斯运送弹道导弹时并未包括移动发射器。自2022年2月全面入侵乌克兰开始以来,俄罗斯和伊朗深化了军事和政治合作。德黑兰已向莫斯科提供了数千架用于袭击乌克兰的Shahed神风敢死队无人机。在经历了数月的相互矛盾的报道之后,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于9月10日证实,俄罗斯已收到来自伊朗的Fath-360近距离弹道导弹。
【荣茂观察】
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审视,伊朗的这一举动背后可能蕴含着多重考量。一方面,正如部分专家所分析的,伊朗可能在为与西方的关系预留余地。下周即将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伊朗新任总统佩泽希齐扬期望能与欧盟官员就伊朗核计划、地区紧张局势等争议议题在外交层面取得新的突破。在此背景下,暂不提供发射器或许是一种策略性选择,旨在避免过度刺激西方,从而为未来的谈判预留空间。
然而,另一种可能性也不能忽视,即俄罗斯可能主动要求伊朗仅提供导弹弹体。西方分析人士指出,伊朗为短程弹道导弹配备的卡车可能并不完全适应乌克兰战场的地形。因此,俄罗斯可能计划利用自己的军用级车辆进行改装,以便更好地发射这些导弹并适应战场需求。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如果伊朗未提供发射器,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导弹的使用效果。在俄乌冲突中,导弹的消耗量巨大,俄罗斯急需补充武器装备。但俄罗斯方面坚决否认伊朗向其供应导弹的指控,这使得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关于伊朗和朝鲜向俄罗斯供应导弹的说法是美国的谎言,并强调俄罗斯与伊朗、朝鲜的合作始终在国际法框架内进行。
对于伊朗而言,在处理与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时,无疑需要谨慎权衡。作为俄罗斯的重要军事援助国,伊朗在军事合作中的举动可能对地区局势产生深远影响。但同时,伊朗也面临着来自西方的巨大压力和制裁。如果伊朗在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问题上采取过于激进的立场,可能会引发西方更严厉的制裁措施,进而对伊朗的经济和政治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关于伊朗向俄罗斯提供弹道导弹但未提供发射器的说法,如果属实,则反映了伊朗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艰难抉择;如果为假,则可能是美西方刻意挑拨伊俄关系,以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实力。无论如何,这一事件的最终走向将取决于各方的利益考量,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二、辽宁舰再现西太,印度面临歼-35隐形包围圈挑战
【网易】9月18日凌晨,海军辽宁舰从与那国岛南部海域驶过,穿越日本的毗连区,进入太平洋。这是自2023年1月巡航西太平洋后,辽宁舰经过回港大修和测试后,首次重返西太平洋。同时,辽宁舰还特意选择了这一特殊的日子,标志着中国航母首次进入日本毗连区(即邻接领海的特殊区域),意义重大。
【荣茂观察】
随着中国海军力量的不断增强,辽宁舰的动向备受关注。近日,辽宁舰时隔一年半后再度驶入西太平洋,引发了周边国家的广泛关注。这一举动不仅搅动了周边国家的神经,更让印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印度媒体《欧亚时报》在采访多名军内外专家后,发现中国已在周边地区悄然编织了一张以歼-35隐形战机为核心的包围圈,而印度似乎还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以往,印度海军曾自信地认为歼-35不会短时间内出现在印度洋,即便未来出现,数量也有限。然而,辽宁舰的改造升级打破了这一幻想。如今,辽宁舰与山东舰均具备搭载某种型号的歼-35的能力,与福建舰的弹射型歼-35形成互补,对印度海军构成了显著的技术优势。
印度海军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严峻的现实。他们意识到,歼-35隐形舰载机集群在印度洋的常态化出现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即将面临的现实挑战。更令印度担忧的是,巴基斯坦也获得了歼-35外贸型的采购权,并有意进行本土生产,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印度在地区安全格局中的劣势。
面对这一困境,印度军队在空中力量方面的选择显得尤为尴尬。他们目前能够依赖的最先进战机与歼-35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印度媒体在报道中特别指出,即便是美国航母配备的F-35C隐形舰载机,与歼-35相比也各有优劣。这使得印度军队在空中力量的发展道路上陷入了困境。
三、中日经济挑战异同:把握科技革命,破局经济困境
【网易】最近,著名的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有一段采访流出,他谈到了我们当下的一些问题,说这4年里我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需要重组,我们现在有太多人,把70%的钱都花在了房子上,然后房价下跌,股价下跌,工资下跌,最后就造成了老百姓非常担心,结果就是都持有现金不花钱了,政府部门也是一样,83%的支出,之前都是地方政府完成的。之前靠的是土地财政获得资金。现在卖不了地,没有收入,而且债务还很高。所以他说,这种情况,比当年的日本还更具挑战。
【荣茂观察】
桥水达利欧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因过度投资于房地产而面临消费不足的挑战,同时地方财政在化解债务过程中显得不够积极。尽管这些现象确实存在,但将中国与当年日本的经济困境直接等同起来,则显得过于草率。
日本经济的崩溃,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股市与楼市的双重崩盘,科技产业的被赶超,以及政策上的犹豫不决,共同导致了日本“失去的30年”。特别是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的反复无常,不仅未能有效刺激经济,反而加剧了经济的衰退。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面临着股市、楼市下跌和经济通缩的问题,但在外部竞争和技术创新方面,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活力。
在消费电子、机电、新能源车和芯片半导体等领域,中国正在实现弯道超车,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政策上,中国也拥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只要政府能够吸取日本的教训,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就有可能在这场“开卷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破局的关键在于技术革命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美国走出次贷危机,得益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这些新技术带动了新的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如今,中国正站在人工智能的门槛上,只要能够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不落后于美国,就有可能实现经济的再次腾飞。
因此,中国面临的挑战虽与日本有相似之处,但本质却截然不同。中国需要做的,是在化解债务的同时,紧跟美国的科技步伐,不让自己在科技革命中掉队。通过财政发力和货币宽松政策,先短期稳住经济下滑的态势,然后耐心等待科技创新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而一举破局。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决心和策略至关重要。只有政府能够坚定信心,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才能引领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也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如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来应对外部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
觉得不错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