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
“云上胶州”
吃一次鱼胆
竟然就进了医院……
这是今年春节期间
真实发生的案例
值得警醒
2名患者因生吞鱼胆
导致器官衰竭
俗话说“无鱼不成席”,春节更讲究年年有余(鱼)。民间流传,鱼胆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很多人由此用鱼胆泡酒服用,更有甚者直接生吞鱼胆。
春节期间,湖北咸宁的吴女士在制作腊鱼时,就着白酒生吞了一颗鱼胆,不久便出现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等症状。送医后,她的病情急剧恶化,被连夜转诊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医生检查发现,吴女士已出现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并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好在经过紧急抢救,3天后,吴女士终于脱离生命危险,并于2月3日康复出院。
除夕当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又收治了一例来自武汉新洲的鱼胆中毒患者。
据了解,年近七旬的谢某因听信鱼胆能治病的偏方,生吞了鱼胆,随后出现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接受多次洗胃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他被紧急转诊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医生判断,谢某属于典型的鱼胆中毒引发的急性肝衰竭。经过救治,谢某成功脱险,于2月4日康复出院。
鱼胆中毒之后,发病速度很快,潜伏期为半小时到6小时左右。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通常最早出现,多发在服用鱼胆后1-14小时。
数小时后可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纳差、肝区疼痛、少尿、无尿、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腰痛等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功能受损,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休克,危及生命。
明确鱼胆中毒后,应立即就医,彻底洗胃或催吐以清除体内毒物。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一些能保护胃黏膜、延缓胆汁吸收的药物或食物。
重度鱼胆中毒患者应尽早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能短时间内有效清除体内毒素,减轻对器官的损伤。
1.了解鱼胆的毒性,切勿听信鱼胆能明目、可治病的偏方。
2.宰杀时,务必将鱼胆清理干净。
3.如果不慎将鱼胆弄破,应立即将沾染胆汁的鱼肉切掉。若鱼胆污染范围较大,为确保安全,建议将整条鱼丢弃。
4.谨防鱼胆汁溅入眼睛,含有毒素的鱼胆汁可能导致结膜炎、视力减退,甚至引起失明。
来源:青岛日报综合自新华网、国家应急广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人民网科普
编辑:王梦琦
责任编辑:孙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重要提醒
鉴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粉丝需经常留言和点亮“在看”“点赞”,才能每天看到我们的推送,所以,请将“云上胶州”加为星标并点亮页面下端的“在看”“点赞”,确保每天收到最新鲜、最重要的胶州资讯。
新闻线索、广告合作:
0532-82201860
别忘了点亮和
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