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陈松)
这几日,各大主流媒体、自媒体都聚焦这里,就连央视一套《晚间新闻》节目都关注到了我们,让人不禁感慨——这个命运多舛的百年渔村,在同质化、网红化的都市休闲旅游浪潮中,终于被人们记住了它应有的底色 —— 一个“因寮而起,因渔而兴”的小渔村!
游客中心内展出了76幅记录荣山寮渔业
生产风貌和风俗的照片
这种鱼好吃!(摄影:陈松)
这人看着眼熟啊?(摄影:陈松)
唉,沙子怎么迷了我的眼...... (摄影:刘然)
天快黑了,我好想把这些鱼搬回家去 (摄影:韩寒)
大
家
有
话
说
志愿者钟哥
智渔在荣山寮很多年啦,这回又到这里来做展,我觉得,这次展览对村子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也想作为一个新村民为这里做点事情。
渔民阿公
我就是(沙滩影展)第一张照片里的那个人啊!现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多啦,也越来越热闹,村里村外的交流也慢慢地多起来咯......我的网还要补的。
环卫大姐
嗯嗯,(这个展)看了很久,感觉这种形式挺好的,有的村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一张照片,还是出海打渔的,蛮有意义。
村民蔡叔
已经十几年没再打鱼了,看到这些照片很感慨,可惜自己没有被拍到里面去,当年我捕鱼也很牛的喔。
大
家
有
话
说
村民小蔡
从小在这里长大,对村里经常能见到的鱼也很有印象,但是叫不上名字,或者不知道普通话该怎么叫,这次的展帮助我这样的年轻一代长见识啦,也让我对从小长大的地方多了些了解。
市民夫妇
从小在海口长大,吃过很多鱼,但对这些鱼也不太熟,这两天慕名而来,看到荣山寮原来还有这么多种见过和没见过的鱼,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志愿者小林
我是附近村子长大的村民,看着西秀这里的海长大的,能参与这次活动,给孩子们普及鱼的知识,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我感到很有价值。
小学老师王女士
我好喜欢你们的百鱼介绍,特别是长流话的读音,读起来很亲切!以前小时候觉得“荣山寮”这名字很土,很不好听,村子也小小的,不像别的村,荣山、新海那么有名气。跟别人说起来,人家都不知道荣山寮在哪里?没想到现在土土的名字竟然变得很时尚,现在也不再觉得名字土了!
这也是智渔的“让渔回家”项目自2019年以来在海南各渔业社区挖掘、记录、呈现渔文化的又一次探索,也是打造荣山寮“沙滩上‘活’的渔业博物馆”的第一步。后续,我们还将通过与村民合作共创的方式,在荣山寮打造渔业文化体验空间,推出“深度游村”线路,通过自媒体、书刊画册、纪录片等多种媒介来传播和放大荣山寮独特的渔业文化价值,以此凝聚新老村民,激发大家共同寻找“海洋生生不息,我们年年有渔”的发展之道。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