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箅子的母亲 | 夜读

时事   2024-11-23 21:50   北京  



俺娘最近迷上了穿箅子。

大的,小的,一个接一个……

这种用高粱杆和线穿起来的圆形箅子,在我长大的村庄很常见。在其他地方,也被称作盖帘、胡秫。

家家户户都有几个,大小不一。小的日常做饭的锅盖大小,大的一个成年人抱不过来。


箅子用途广泛。平日里,人们常将刚出锅的馒头、擀好的面条晾在上面。有时候,也会将一些青菜叶、萝卜条搁在箅子上,放到太阳下面晾晒……

不过,箅子最隆重的用途,是用来盛包好的饺子。

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饺子是各种节日当之无愧的主角。

不仅是过年过节,还有家人生日,乃至结婚这种人生大事,不管其他菜肴如何丰盛,也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饺子作为主食的地位,一直无法撼动。

在我们那里,箅子堪称饺子“伴侣”。

没有箅子就包不了饺子,或者说就没办法包很多饺子。

平时自家用,也许有一大一小两个箅子就够用了。

更多的箅子,则是为了应对诸如结婚这种大场面。

那种热闹的场合,亲朋加好友,聚在一起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人,这需要包很多的饺子。

准确说,是很多“箅”饺子。

量太大了,饺子不再用个数计算,“箅”成了一种计量单位。

为了这场饺子的“盛会”,主人会提前将自家的箅子统统拿出来,掸掸灰尘,洗刷晾晒一下。

到了大喜的日子,这些箅子将盛满新包的饺子,摆放在家里大大小小的地方,一眼望去,满满的幸福。


我们家有不少箅子。

不过,眼看着孙辈一年一年长大,俺娘就琢磨穿一些新的箅子,孙辈们将来结婚的时候用。

于是,今年,俺娘督促俺爹在乡下的自留地种了高粱,自春至夏,时时关注高粱长势,催俺爹从城里回乡下浇水。

风调雨顺,加上俺爹照顾得好,俺娘心心念念的高粱长势不错。

接连收获了两茬高粱杆。

这些高粱杆在乡下的院子里晾晒后,经由汽车后备箱,源源不断、多批次进城。

俺娘爱极了这些高粱杆。

她按照自己的规划,仰仗多年的经验,将高粱杆剪成了长短不小的一段段,长的做大箅子,短的做小箅子。

她甚至设计了一个超级大的箅子,是她自己从未穿过的,远远打破了自身的记录。

至于剪下的那些边角料,她也舍不得丢掉,用来做巴掌大小的迷你箅子。


俺娘是如此爱惜自己的原材料,以至于一向疼爱的孙女想要拿一个高粱杆玩儿的时候,被她生硬拒绝了“别给我费了”。

那段时间,俺娘除了吃饭、睡觉,就在待在阳台上穿箅子。

不看短视频了,也不找楼下老太太聊天了。

一有空,就坐在阳台那里,穿啊穿……

一根根独立的高粱杆,被俺娘用白色的棉线穿在一起,紧紧挨挨、平平整整。

一个个箅子,就在她手里诞生了。

干这个活儿的时候,俺娘很是高兴,甚至是兴奋,一点也不知道累。

她和自己的孙女说:穿箅子以后,她睡眠也好了,浑身都有劲了。


矗立在阳台上的高粱杆一天天变少,变成了挂在墙上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圆箅子。

印象中,从穿箅子开始,俺娘就不曾踏出房门一步。

直到所有高粱杆都变成箅子的那一天,她终于出门了,回来以后却无论如何都打不开家里的智能锁了。

原来,俺娘,疲于、乐于、专注于穿箅子,这段时间,手上的指纹全磨平了。




图/文:张会杰

编辑:丁宝秀

审校:魏园

责编:宋方灿


千万不要低估一个爱做饭的人 | 夜读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刻意合群 | 夜读


人生,最贵的是什么 | 夜读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两家国家通讯社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