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场!“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大同市)

时事   2024-11-01 14:56   山西  

  11月1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大同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建军: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是地市系列首场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大同市委常委、副市长翟永清,副市长孟维君,副市长李东升

首先,请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作介绍。

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强:

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来山西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时,首站来到大同,为大同发展把舵领航、指引方向,勉励我们山西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近年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主动担起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使命任务,确立了“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和“转型四步走”战略,聚焦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持续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和路径更加清晰,转型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我们做的第一个方面重点工作,就是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是城市人口集聚的基础。大家都知道,大同历史上一直有“煤都”之称,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曾经为共和国的工业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和山西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直是我们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课题。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二是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三是稳妥做好新旧动能的转换衔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产业投资完成284亿元,同比增长21.2%。
传统产业方面,重点是稳住煤炭和电力两大产业的基本盘。煤炭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积极推动煤矿改造升级和产能优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扩大煤炭产量,提升生产效率;煤电产业,重点是加快煤电机组技术改造和“上大压小”结构优化,目前国电湖东、同热三期两个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煤项目即将开工,预计3个项目总投资240亿元以上,未来2—3年全市发电量将由现在的550亿度提高到1100亿度。此外,我们还一直在强力推进医药、煤机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为产业总体竞争力提升夯实基础。
新兴产业方面,重点是围绕“四大赛道”,培育新动能。特别是新能源、算力、农业、文旅产业目前发展势头非常好。
新能源产业,正在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形成了“风光水储地氢”多元布局;储能方面,实施了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时代等一批重点储能项目,涵盖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多种储能类型;储能装备制造方面,吸引阳光电源、海博思创、国瑞协创等全国龙头企业落户大同,现已建成并网独立储能项目4个32万千瓦,装机规模全省第一。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已经达到929万千瓦,装机容量占比53.7%,年发电量约150亿度,占比近30%。
算力产业。大同从2018年首次引进秦淮数据项目开始,已成功引进秦淮、中联、京东、抖音、山西秦云基础等5家全国数据中心龙头企业,累计建成标准机架约23.4万架,投运服务器55.8万台,预计今年用电量将突破40亿度。在2024中国算力大会上刚刚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报告中,大同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展,引进服务器制造、制冷设备、配电设施等上游产业,秦云基础、中联联志、宁畅等行业龙头企业均已在大同落地建设生产线,具备服务器规模化供应能力。我们总的思路就是,全面加快大同能源优势向算力优势转化,努力推动产业形态由“瓦特”变“比特”,经济增长方式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变‌,加速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环首都核心算力城市。
文旅产业。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大同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传承历史文脉、促进文旅融合、繁荣城市业态是我们这一代大同人的责任和使命。今年暑假期间,随着“黑神话·悟空”在山西的爆火,拥有6处重点取景地的大同再次成为全国游客关注的焦点,热度持续攀升,再一次展现了大同在文旅产业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我们就是要全面贯彻“以游客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的基本定位,以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大同古城等龙头景区为载体,加快推动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热点门户城市”;以雕塑、古建、收藏、展览等艺术形式为主体,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博物馆之城”;以音乐、书画、戏剧、影视、演艺等业态为支撑,加快建设艺术家云集的“文化艺术之城”;以业态融合为路径,加快建设集温泉疗养、休闲度假、民宿体验、科普研学于一体的“休闲康养之城”;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接待服务,提升旅游舒适度和游客满意度,加快建设“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

我们做的第二个方面重点工作,就是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开放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大同自古以来就有改革开放的城市基因,曾有过“胡服骑射”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两大改革创举。云冈石窟就是大同开放包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各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见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城市品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努力把大同建成山西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一是加快融入京津冀步伐。市委专门成立了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专班,每月研究调度,推进工作落实。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对接京津冀各类企事业单位7547家,其中来同考察1931家,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7个,总投资760亿元,已开工项目83个,总投资295亿元;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联合北京中关村共同建成了“晋创谷·大同”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先后入驻17个研发及中试项目,形成了“北京研发设计、大同中试制造”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二是加强开放通道建设。大同云冈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运营,年底前还计划开通面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国际航班;通往北京、太原等城市的高铁不断加密,集大原高铁年底即将正式通车,极大缩短了与周边重点城市的时空距离;国际陆港、北肉平台、跨境电商园区等平台功能持续完善,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不断扩大,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越来越扎实。
三是积极引进人才。市委出台“双十六条”人才激励措施,积极开展“大同人才周”“高校学子大同行”“揭榜挂帅”等活动,去年以来,共柔性引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843人,引进博士研究生181人,面向“双一流”等知名高校引进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毕业生592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我们做的第三个方面重点工作,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底色和名片。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经成为大同的金字招牌和最强软实力,多年来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美丽大同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守护“大同蓝”。持续开展空气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全市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PM2.5浓度持续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大同蓝”生态品牌受到国务院表扬。
二是提升“大同清”。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市8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优良率100%;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加快实施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以及御河、十里河、桑干河等河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确保了“一泓清水进北京”。
三是厚植“大同绿”。落实“双碳”战略,推进矿山修复、荒山绿化、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加快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我们做的第四个方面重点工作,就是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每年拿出财政支出八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首先,抓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大力发展就业容纳率高、乘数效应大、就业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畅通农业促就业、文旅促就业、数字服务业促就业、代加工促就业“四大渠道”,同时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和无物业小区集中整顿增加城市就业率,依托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待业人群找工作难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促进就业的良好态势,累计带动就业超过30万人。
其次,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托育等民生工作。连续3年开展“降费用、提服务”医疗惠民行动,累计降低费用1.2亿元,有效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今年9月,大同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支持办好通航、数据科技等职业院校;今年,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城乡幸福养老、环卫工早餐补助提标等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大部分已经提前完成,年底前将全部兑现。

多年来,大同的发展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在座大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真诚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心关注大同,为我们吸引投资、引进项目牵线搭桥,为大同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全方位转型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建军:


  感谢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新华网记者:


  近年来,大同市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请介绍一下大同市是如何平衡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发展关系,以及在能源转型和结构向优上是如何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

大同市副市长    李东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是深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十年来,大同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强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体系更新,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作介绍:
一是推进传统能源的优化升级。煤炭行业方面,我们通过智能化、标准化建设,实现了企业的提质增效,提升了矿井本质安全水平。到目前,共建成6座智能化煤矿,32座矿井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5%以上。火力发电方面,我们大同通过技术改造和“上大压小”结构优化,加快实现清洁高效发展。目前,我们已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十四五”期间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任务,特别是投资80亿元的国电湖东电厂和投资79亿元的同热三期等几个大的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这几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电煤利用效率,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二是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发展。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大同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到目前,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2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53.7%,已提前完成“十四五”建设目标。我们还重点推进了总投资近400亿元的600万千瓦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这个项目投产后,每年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100亿度。
三是统筹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我们在四个方面发力,在电源端,我们实施的晋北新能源基地项目建成并网后,大同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年发电量将达近1100亿度。在电网端,大同目前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18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27条,线路长度4717公里。特别是当前正在建设的大怀线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工程,项目建成后,大同将成为京津冀绿色能源的重要供应基地。在负荷端,我们重点发展以IDC智算(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主的产业集群,仅仅用了6年时间,大同城市算力分指数就位居全国前3名。在储能端,目前全市已并网的和在建的项目涵盖了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几乎全部的储能类型。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动绿电园区和零碳园区建设。
四是全方位布局新能源产业链项目。我们聚焦新能源补链强链延链,积极布局上下游产业。已投产和在建的企业,产品范围包括储能系统集成、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等方面。目前,我们正在与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推动1.52兆瓦钙钛矿示范区落地,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钙钛矿商用地面光伏项目。

总的来讲,大同市作为能源大市,将持续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依托能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谢谢!



山西日报记者:


  近年来大同市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努力打造“文旅之城”,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国庆,火热的大同文旅市场引起广泛关注。请问,作为山西省着力打造的三个“国际旅游热点门户城市”之一,大同是如何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大同市委常委、副市长    翟永清:


首先,感谢您对大同文旅的关注和积极评价,也感谢广大媒体朋友对大同文旅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大同市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国际旅游热点门户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文旅强市”转型发展战略,立足比较优势,深耕文旅赛道,大同文旅确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30家A级旅游景区,2024年初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1575万人次,比2023年增长107.5%;云冈石窟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恒山景区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大同文旅“火爆出圈,势头强劲”。总结起来主要是“三个聚焦、三个强化”。
一是聚焦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市委十六届六次全会明确将深耕“文旅赛道”作为加快构建大同全方位转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强化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从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组织架构、推进机制、重点领域等方面发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塑强“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城市品牌,聚焦“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基本定位,先后出台了《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行动方案》《大同古城文旅业态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努力走出大同特色文旅发展之路。
二是聚焦融合创新,强化产业赋能。丰富的文旅业态和文旅产品供给是一个优秀旅游城市的持久竞争力。“云冈、恒山、古城、长城”是大同独特的文化标识,我们加快云冈石窟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加速推进恒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依托大同古城,实施了东南邑历史街区、“如梦大同”文旅综合体等12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沉浸式、融合型文商旅体验消费空间。文旅消费增长明显,来同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由原来的1.6天增长至2.6天,18—40岁游客占比达50%以上,外地游客占比超过2/3,两次以上来同的旅客占比达到一半以上。另外,在文创方面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同博文创、佛小伴、冰箱贴、醋可乐、醋冰激凌、沙棘面包等300余种文创产品成为大同文旅消费新宠。目前,大同历史文化游、红色革命游、乡村度假游、康养研学游、演艺赛事游……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到大同旅游度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共识和选择。
三是聚焦提质增效,强化服务保障。我们坚持“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建立完善了常态化文旅服务调度机制、12345涉旅诉求快接快处机制等9大闭环工作机制;优化提升“畅游大同”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固化了住宿餐饮明码标价、文博场馆延时开放、旅游景区直通车、旅游公交专线、游客服务驿站等一批暖心宠客举措。在客流高峰时段,热情好客的大同市民主动让景、让路,每一位市民都在为大同文旅尽一份责、献一份热,以实际行动共同欢迎八方来客。

在文旅发展的道路上,每一步走得坚实,才能行稳致远。目前大同文旅有了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成功的开始不等于成功的全部,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是大同文旅的新使命。我们还是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旅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立足市情,对标先进,细化举措,久久为功,紧紧围绕大同文旅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从文旅产品业态、基础设施,特别是文旅服务的供给端发力,塑优塑强大同文旅品牌,让每一位游客在“恋恋不舍”与“念念不忘”的情愫中感悟大同、喜欢大同。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近年来,大同市将农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四大赛道”之一来抓,产业布局持续优化。请问大同市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思路,取得了哪些成效?

大同市副市长    孟维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同是京津冀地区“菜篮子”和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核心示范市、全国三大优势奶业产区之一。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农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四大赛道”之一,坚持“十化”发展思路,即坚持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守住绿色化底线,坚持品牌化战略,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收益的最大化,聚焦“6+2”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前三季度,我市“三农”领域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6.5%,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7%,3项涉农经济指标全部取得了增速全省第1的好成绩,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呈现崭新局面。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市“6+2”农业产业发展近年来取得的一些成效。
一是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双提高”。大力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粮食种植面积逐年提高,今年达到443.26万亩。统筹实施了有机旱作膜下滴灌、一喷多促等种植技术,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224.5万亩。今年秋收已经基本结束,根据田间测产,我市粮食总产有望突破26亿斤,实现“十五连丰”。
二是设施蔬菜规模质量“双提升”。在全市复制推广“寿光模式”的蔬菜产业技术、渠道、运营体系,天镇铭宸、阳高圣阳、云州慧农等一批高标准、规模化的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3.6万亩,阳高红西红柿、天镇辣椒等蔬菜品牌叫响全国,天镇县入选2023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三是畜牧产业基地市场“双增效”。全市规模养殖场有821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67%,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15家。云尚牧业、宝顺牧业、晋星鸭业等一批新建畜牧项目加快建设。牧同乳制品、同风肉制品、边塞牧羊羊肉等畜禽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大同味道”香飘万家。
四是农产品加工持续做强。积极对接全国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等领域头部企业,带动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上档扩规。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80家。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13.4%。
五是渔业产业持续做优。在全市布局了“一冷一热一温”三大养殖基地,在灵丘县、广灵县发展以鲟鱼、虹鳟鱼为主的冷水养殖,在天镇县、阳高县发展以罗非鱼为主的热水养殖,在云冈区、新荣区、云州区发展以鲈鱼、鳜鱼、南美白对虾为主的养殖和休闲渔业。现代渔业、卧龙鳜鱼、博润苑渔乐岛等项目建成投产。今年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达2620吨,同比增长16%,增速全省第一。
六是林下经济持续做大。统筹布局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发展林下经济72.6万亩,沙棘原料、杏果种植加工以及林下中药材、菌类种植加工业态日趋丰富。特别是我市的杏果产业,今年喜获丰收,全市13万亩鲜食杏产量达18万吨,产值达11亿元。
此外,我们持续发展壮大黄花、黄芪两大特色产业。
黄花产业向“优”而进。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的殷殷嘱托,大力实施黄花产业提质行动,全面打造黄花特色产业集群。大同已经成为全国黄花的重要主产区之一,黄花种植面积达26万亩,开发出六大系列130余种黄花产品,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40亿元,小黄花真正成为了我市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特优农业的名品牌、带动农民群众持续增收的致富花。
黄芪产业向“强”而行。我们以黄芪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为契机,强化种质保护、培育提升品牌、“破圈”合作宣介,持续推动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黄芪种植面积达37万亩,培育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333家,年采收量达1万吨,开发系列产品70余种,全产业链年产值达8.5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深耕农业赛道,围绕“6+2”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积极构建多种特色农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谢谢!



中新社记者:

  今年5月24日,国家数据局公布了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的城市名单,大同市位列其中,请具体谈一谈大同在发展数据标注产业方面的情况以及下一步围绕建设任务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强: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引进数据呼叫、标注产业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更好促进和扩大城市就业。大家都知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一座城市发展活力强不强、后劲足不足的重要标志。哪个城市能留住年轻人,哪个城市就有希望。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加速,传统产业的就业吸附能力持续降低,但与此同时,数字时代也带来了像数据标注、清洗等诸多新兴劳动密集型行业。为此,我们抓住机遇,从数据呼叫产业做起,提前布局数字服务新业态,同步进行了系统性顶层设计:
一是行业标准的建设。对接国家工信部一所,成立研究中心,研究制定数据标注行业标准,引进落地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基地项目,积极承办国家级标注基地研讨会暨全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年会,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二是制定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先后引进抖音、京东、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58家,建成就业职场19个,实现10个县区职场全覆盖,形成了数字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在省里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上市公司传智教育集团,建成了年招生规模5000人的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预计明年将正式开始招生。这是全国第一家专门面向互联网、智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行业的全日制统招大学,必将为解决数字化人才供给不足难题发挥积极作用。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已经形成了集标准制定、技能培训、市场主体、产教协会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累计带动超过2万年轻人就近就地就业,成功入选“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任务,重点开展好三项工作。
一是扩容。力争将标注数据规模拓展到1770TB,行业高质量数据集8个以上,带动标注、建模从业人员3.5万人以上。
二是提质。推动整个业态由数据呼叫、数据标注等基础岗位为主加快向数据审核、数据清洗、数据建模和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等高技术岗位延伸拓展,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三是赋能。以高素质数字人才队伍为数字产业链延伸赋能,积极推动算力中心、服务器制造等产业主体加快向大同集聚;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持续拓展数字服务应用新场景。
总之,我们相信在大家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高质量完成“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探索出一条“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赋能产业,产业就业双向驱动”的发展新路径。

这个问题我就简要回答这些。借这个机会,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对大同的关心、关注和关爱,也诚邀大家多走进大同、了解大同、宣传大同,我们愿意与大家携手共赢,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建军:


非常感谢大同市四位负责同志出席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山西发布



 | 总监制:郝 刚  监  制:祁朝晖
 | 值班主任:张云霞
 | 制片人:栾 静
 | 校   审:代静波  | 责  编:丁英超
 | 图文编辑:宋秀芬

其他人在看(戳下方标题)
第九场!“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省生态环境厅)



第八场!“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省自然资源厅)

第七场!“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省财政厅)

第六场!“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司法厅)




关注视频号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播放完整视频】



别忘了点分享、收藏、在看、点赞哦!




点击阅读原文  看《山西新闻联播》



山西新闻联播
山西要闻的总汇 党和人民的喉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