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科技AI硬件组 | 编辑:定西
在上周,小雷卖掉了自己的iPhone、iPad、MacBook、Apple Watch和AirPods,从呆了近五年的苹果全家桶中彻底脱离出来。原因其实很简单,苹果全家桶好用是好用,但那极高的溢价和封闭的生态着实让人爱不起来。自从放弃了苹果全家桶,小雷再也不会被存储、信号、续航等各种问题所困扰,更别说在某些体验上,国产安卓厂商做得远比苹果好上几倍。但安卓全家桶也并非十全十美,小雷着实没想到,目前最不习惯的产品居然是安卓智能手表,一度让自己怀疑是不是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块装饰品回来。到底是我的习惯问题,还是安卓智能手表跟Apple Watch真有差距?安卓手表,到底弱在哪?
或许是因为小雷之前使用了太久的Apple Watch,很多操作习惯一时间还无法改正过来,但抛开一些操作逻辑不谈,小雷新买的这块安卓手表,还是与Apple Watch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首先是与手机的契合度弱一些。毕竟Apple Watch与其他智能手表不同,它只能连接苹果自家的生态产品,不需要去对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界面做专门适配,所以Apple Watch给小雷的印象就是切换丝滑,不管是从手表切到手机,还是从手机切到手表,都不会有很明显的割裂感。让小雷察觉到明显差异的是通知上的延迟性,或许是安卓手表无法像Apple Watch那样做到「完全兼容」iPhone,因此一些微信或第三方应用的通知消息,经常会延迟个两三秒才会出现在手表屏幕上。其次是个性化上的差异。苹果不但在官网给用户提供了上百种表带选择,而且在各种电商平台上也能买到上千种设计和风格都完全不同的表带,这正合小雷的心意,毕竟Apple Watch对于小雷来说装饰的意义远大于其他。而安卓手表这边由于产品数量多,单品销量远不如Apple Watch,厂商和第三方所能提供的表带重量要少得多,因此在个性化层面,安卓手表暂时是无法比拟的。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iPhone也是如此,它在手机壳和贴膜的选择上是要远多于其他机型的,毕竟苹果一年就出几款,壳膜厂商们也不用多次去开模,再加上苹果极高的销量,给iPhone做壳膜是最划算的生意。最后则是生态应用相对少。可能对于很多苹果用户来说,Apple Watch那强大的应用生态能大幅提升使用体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Apple Watch上的应用数量超过了10000款。至于很多网友吐槽的卡顿和不流畅,小雷并未在这款小米Watch S4上感受到,早期的安卓手表确实因为处理器性能羸弱,屏幕颗粒感严重,帧率也只有30帧,与Apple Watch相比确实像是两个时代的产物。但如今的安卓手表已经完美解决了这一痛点,无论是动画流畅度还是响应速度,都没被Apple Watch拉开太大距离。其实从产品和技术层面来看,苹果并非是什么完全无法击败的对手,Apple Watch目前的优势在于对生态以及资源的整合,以及足够强的”独立性“,很多手机能做的事情它都能做,颇有一种把iPhone戴在手上的感觉。
续航是安卓手表的杀手锏
作为四年Apple Watch的老用户,小雷认为其最大问题还是续航,在非常极限的情况下才能做到24小时续航,但随着电池的老化,它的续航时间也逐渐从20小时左右缩减到15小时,基本早上戴出门,晚上回到家后就要马上给它连上充电器。从2020年的S6开始,Apple Watch就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了,每一年的升级点无非就是增加一两项关于健康的监测,而在用户最关心的续航和充电方面丝毫没有提升。甚至今年S10还在充电方面还开了倒车(充电时长几乎翻了一倍),这是小雷完全不能接受的。反观安卓这边,曾经,市面上宣传自家续航时间能达到一周甚至更长的智能手表,往往是关闭了大量监测功能所换来的,也因此国产智能手表一度被用户冠以「大号手环」的滑稽称号。但如今随着安卓厂商在应用上的积极适配以及对芯片功耗的处理,已经做到了续航与生态兼得。以OPPO年初发布的OPPO Watch X为例,OPPO相关团队深度参与了谷歌WearOS 4的研发,并且将UDDE双擎混动融入了WearOS底层架构。该手表配备两颗芯片,其中拥有大核心的骁龙W5 Gen 1负责性能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景,功耗较低的小核心则负责轻智能场景,这种双芯的方案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功耗问题。以小雷这几天的体验以及对身边朋友的采访来看,大部分安卓手表在功能全开的情况下续航大概在四到五天左右。以OPPO为首开创的双芯「战术」在小雷看来会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之一,但其不但需要深入底层更改逻辑和架构,还需要额外多放置一颗低功耗芯片,这部分成本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也因此OPPO的智能手表在定价上往往要比友商贵上个几百块钱。未来,安卓手表们或许会进一步强化续航优势。从去年年底开始,手机厂商们便通过各种新技术提升了电池密度,原本5000mAh就算大电池的标准,到了今年已经只能算得上是「中规中矩」。而智能手表们也同样能够用上容量更大且体积不变的新技术电池,但何时才会推出,就看哪家厂商更重视自家的智能手表产品线了。AI大模型让安卓手表弯道超车
AI会成为安卓手表们超越Apple Watch的机会之一,以小米和华为为例,它们最新发布的HyperOS 2.0和HarmonyOS NEXT均已能在智能手表端完美运行,自然也将新系统中的各种全新特性带到了智能手表上,其中便包括了AI。智能手表是一个集健康管理、运动监测、信息提醒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AI的加入无疑能够进一步提升智能手表的表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用户购买智能手表都是为了那套完善的运动数据记录和心率监测功能,但在AI的帮助下,或许能够根据用户的运动状态实时调整训练计划、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等,不但能帮助用户更科学地进行锻炼,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运动时存在的风险。再比如,像Apple Watch这类功能繁多的智能手表,对于不熟悉智能手表的用户群体来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上手。而AI的加入或许就能够根据用户日常的使用习惯和偏好,自动调用用户经常需要使用的功能,突出一些关键信息点,即符合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又能降低使用门槛。而大模型自带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也能进一步优化智能手表上的智能语音助理,从而更好地理解用户的各种语音指令。
另外不同于过去长期使用的Apple Watch,安卓手表还能充分发挥开放优势:在主题市场中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方、第三方表盘供用户选择。总之,安卓手表们目前想要从生态方面超越苹果仍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但完全可以通过AI、以及更长的续航表现超越Apple Watch,就如同如今的安卓旗舰手机们,几乎已经全方位超越了曾经高高在上的iPhone。安卓超越Apple Watch,
苹果神话已崩塌
国产厂商们在智能手标领域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同样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根据洛图科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智能腕戴设备在传统电商平台的销量达到了674.3万台。而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却并非苹果,而是华为,它以30.9%的市场份额超越了苹果(20.9%),成为国产智能手表领域的新「大哥」。而小米也以10.3%的市场份额紧跟苹果其后,可以说如今的Apple Watch在市场认可度方面,已经不再像当年那般高高在上。Apple Watch的问题与iPhone相似:「挤牙膏」、「不思进取」、「定价太高」、「生态封闭」等。在小雷看来目前市面上没有任何一款智能手表在综合体验上能做到完全超越Apple Watch,但仅凭更低的定价、更长的续航就足矣让消费者们转投阵营。当前,国产厂商们的主要战场还是在中低端市场,在高端市场的表现还是难以和Apple Watch正面抗衡。不难发现,功能和设计较为基础的智能手环仍是国产厂商们的出货大头,其中小米以40%的出货量独占鳌头,排名第二的是华为,占比23%。在入门级产品上,国产品牌一如既往地有着显著优势,以小米手环9为例,基础版售价仅为249元,但是其功能已经与不少智能手表相差无几,再加上小米为其精心配备了各种风格的穿搭表带,让它受到了不少年轻用户的喜爱。华为则是走的另一条路线,除了跟小米手环相似的智能手环外,华为还先后推出过能够测量血压的WATCH D系列、定位轻薄和运动的Fit系列以及主打旗舰市场的GT系列以及非凡大师系列。在功能上覆盖了日常佩戴、运动健身、健康监测、户外冒险等不同场景;在价格上也覆盖了从入门级到高端的广泛价位,相比起苹果那「死板」的定价,国产厂商们提供的选择明显要更多。当然,苹果也曾尝试推出过定价更低的Apple Watch SE,但接近2000元的定价依旧不算亲民,这给了国产品牌极大的活动空间。智能手环虽说确实大幅提升了自己的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也瓜分了智能手表的蛋糕。因此厂商们还需要进一步划分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之间的界限,例如智能手表主打高颜值和全功能,智能手环延续轻巧外观和低功耗,让两者都有着不可互相替代的卖点。放眼未来,国产厂商们需要在智能生态和品牌认知度构建上做长期投入,让自己能够在高端手表市场站稳脚跟,实现量价齐涨。25年1月7日,CES(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5 即将盛大开幕,雷科技报道团蓄势待发,即将飞赴美国·拉斯维加斯现场全程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