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算法(模型)框架搭建、毕业论文(设计)结构设计、研究(设计)选题、研究(设计)意义及创新性总结、研究假设提出、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与讨论和结论总结等; 禁止使用AI工具生成或改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原始数据、原创性或实验性的结果图片、图像和插图; 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文本、致谢或其他组成部分; 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 禁止答辩委员、评审专家使用任何AI工具对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涉及保密内容的,禁止使用任何AI工具,禁止上传任何数据和图片到AI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发布规范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其中继续教育学院要求学生填写问卷详述是否使用AI,规定“如使用,须述使用方式、细节,包括模型/软件/工具名称、版本及使用时间。涉及事实和观点引证的辅助生成内容,须明确说明其生成过程,并同时在毕业论文(设计)相应位置具体标注,确保真实准确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天津科技大学发布的有关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的通知也明确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避免过度依赖智能生成内容,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独立性和原创性。学校规定查重结果不得超过30%,AIGC检测结果显示的智能生成内容比例原则上不超过40%,学院将向超出AIGC检测标准的学生发出警示。 福州大学2024届毕业的所有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定稿和答辩后终稿均分别进行AIGC检测,AIGC检测结果(疑似AIGC全文占比数值较高)将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和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参考依据。
当人工智能迅猛发展,AI技术在教育与科研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一方面为教学科研带来全新机遇,另一方面,不当使用也可能引发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如何规范技术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使用,维护学术诚信?
人民日报评论曾发文称,应用不等于滥用。对学术写作而言,AI理应是“助手”,而非“替身”,更不应沦为学术不端的“帮凶”。相信,在“开明疏导,完善规范”的思路下,“AI向善、学术向好”的良性循环将得以形成。“人”的领舞和“机”的伴舞,将会更加和谐、更为精彩。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 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评论、澎湃新闻、九派新闻
E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