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至,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家打造一个欢乐祥和、文化韵味浓郁的新春佳节,聊城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将于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二)在聊城水上古城震撼开启!
本届民俗文化节举办时间为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二)至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横跨整个春节假期及后续时段,让市民和游客有充裕时间沉浸其中。活动主阵地设在聊城水上古城景区,光岳楼周边及四大街将成为民俗文化展示的核心舞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
表演节目单
阳谷县专场
寿张黄河夯号
李台镇腰鼓
舞龙
抬花轿、走驴、秧歌
舞狮
民间杂耍
演出时间
演出地点
古城四大街
市直专场
演出时间
2月4日 正月初七
晚上18:30至20:00
演出地点
光岳楼南广场、古城南城门
注:具体节目可能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以实际演出为准
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产生于临黄金堤脚下的寿张镇,人们在抵御黄水侵害而修筑堤坝的劳动中,为了消除寂寞,缓解疲劳,统一步调,所喊唱的一种曲子,这种曲子不但广泛出现在过去的修筑堤坝中,而且还普遍使用于黄河两岸的农村建房夯实地基劳动中,喊唱的内容有民间传说故事,有历史人物故事,有传统戏曲,有的是即兴发挥编唱。节奏有快有慢,有唱有和,声音高低和唱词长短皆不固定。中国人民修筑堤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代,秦始皇走马修金堤至今是沿黄一带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事。据载扛夯就曾使用在秦始皇修长城时。寿张人民自汉武帝元光(公元前134年)中河决瓠子河(瓠子河流经阳谷县境),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黄河下游发生泛滥1500多次,主要改道26次,途经阳谷县(也指寿张)就有6次。黄水泛滥一次,沿黄两岸人民就重新修筑一次。而且,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发出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于是在此后三十年中,动用沿黄民工数百万修筑金堤。民工在筑堤时,成立了无数打夯队,并且还要进行比赛,黄河夯号也是其中比赛的一个内容。
李台镇腰鼓:
抬花轿是一项历史悠久的非遗民俗,是传统民俗重要环节,起源于春秋,宋代时用于迎亲,逐渐普及。迎亲时,装饰精美的花轿由轿夫抬着,在锣鼓声中,新娘在伴娘、媒婆的陪伴下上轿前往夫家,承载着人们对新人的美好祝福,是传统婚俗的重要标志 。如今,抬花轿迎亲已列入非遗名录,豫剧《抬花轿》也是极具价值的非遗项目,以艺术形式展现传统婚俗。
#聊城人游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