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陇检24】法治日报丨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甘肃强化检察监督保障民企合法权益

政务   2025-02-07 09:30   甘肃  

2025年2月6日,法治日报刊发《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甘肃强化检察监督保障民企合法权益》。

《法治日报》截图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省人民检察院以“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为契机,立足检察职能,明确五大任务,落实24项举措,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挽回企业损失2.9亿元

“在我们都打算放弃的时候,你们帮忙追回了钱款,解了公司燃眉之急……”近日,拿到137万元案款后,武汉某汽车财务公司工作人员向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法院的案件承办人打来电话道谢。

2020年4月至6月,张某等人利用部分汽车企业首付低、贷款程序简易等漏洞,对甘肃武威、张掖,湖北武汉等多家汽车公司实施贷款合同诈骗,骗提汽车57辆,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8万余元,非法获利130万余元。

2024年4月至10月,案件经过一审、二审,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张某等33人有期徒刑十一年至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对退回赃款并积极缴纳罚金的杜某等7人宣告缓刑。

为帮助被害企业追赃挽损,凉州区检察院及时介入法院资产核查、释法说理、案款发还等办案流程,帮助被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83万元,追缴到位的案款已分批次归还被害企业。

“对于该案中外省企业异地维权面临的信息不畅、到场困难等问题,我们开启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打造快办优办快车道,指派专人对接异地被害企业,‘一站式’提供诉讼辅导、法律释明等服务,最大化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办案检察官说。

2024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关坚决打击破坏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交易秩序犯罪,依法批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416件740人,起诉1004件2275人;加强涉企犯罪财产性判项执行监督,通过提出纠正意见、检察建议,坚持把追赃挽损贯穿办案始终,挽回企业损失2.9亿元。

发出检察建议百余件

“案件和解了,我们也可以安心抓生产。”近日,金昌市人民检察院通过沟通协调,促成一起持续2年的涉企民事合同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时间回溯到2022年6月,因订货单数量与实际交付数量不一致,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甲公司将乙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解除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乙公司返还预付货款及相应损失,并支付迟延交付损失,承担全部诉讼费、保全费。

法院审理后判决乙公司返还甲公司预付货款及相应利息,驳回甲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甲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甲公司申请再审,法院驳回其再审申请。2024年1月,甲公司向金昌市检察院申请监督。

“我们通过调阅审判卷宗,多次询问双方当事人并听取意见,了解到本案矛盾并未彻底解决。”办案检察官介绍。

经过多次审查讨论后,金昌市检察院综合考量案件各方情况,从促进双方后续合作的角度出发,决定通过和解方式化解矛盾。

“我们将‘法结’‘心结’一起解,与双方当事人充分沟通,引导企业换位思考,提高和解意愿。”办案检察官介绍。

经过金昌市检察院的多次协调,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乙公司给付甲公司诉讼费用30万元,并履行完毕。甲公司撤回监督申请。至此,这场持续2年的矛盾纠纷得到化解,赢得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据悉,2024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关加强涉企案件民事检察监督,聚焦民间借贷、买卖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监督重点,提出监督意见81件;针对违法查扣冻、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民事执行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111件,全面履行监督职能,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在我收购点工作的农民尝到了品牌影响力的甜头,大家收入提高了,干劲更足了。”近日,临泽县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到沙河镇小枣收购点回访时,该收购点负责人高兴地说。

2024年8月,临泽县检察院向行政单位调取相关数据,依托“‘反不正当竞争’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数字模型”,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甘味农产品商标与企业注册信息,发现“个别枣产品加工企业直接以‘临泽小枣’注册企业名称,可能存在经营活动误导消费者”的监督案件线索。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商标专用权,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损失。”办案检察官说。

当年8月29日,临泽县检察院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全面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护航县域枣产品生产企业健康发展。

收到检察建议后,市场监管部门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改进名称登记工作,实现企业自主申报、实时进行名称查重并获取相关禁限用信息;对县域已登记注册的4392户企业进行检索自查,对甘味农产品品牌和地理商标进行甄别。截至2024年11月,涉案企业已进行清算并提交企业注销登记申请书,完成注销登记。

据介绍,2024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展检察监督,针对侵害农产品品牌问题,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3件;办理涉企行政检察监督案件337件,提出检察建议147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29件。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非法高利放贷、欺行霸市等涉黑恶犯罪,加大对市场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为营造更加公平、稳定、法治化、便利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甘肃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赵颖 本报通讯员 赵元桂)
来源:法治日报


通渭检察
法律政策宣传、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