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突破 乘势而上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政务   2024-10-20 10:06   安徽  



向“新”突破 乘势而上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安庆、合肥等地,深入历史文化街区、科技创新园区等考察调研,并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安徽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市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增干劲。大家一致表示,一定牢记嘱托,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擘画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锚定目标,点燃科创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通讯员 王牌 摄


今年3月,安徽科技大市场合肥新站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成功签约。该基地将瞄准国内外顶级的高校院所和院士团队,重点围绕电磁安全、无人驾驶、柔性电子、元宇宙等方向,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总书记对科技攻坚和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陈林说,目前,安徽科技大市场已建设运营合肥新站、芜湖等15个分市场,在北京、上海建立2个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金额超1173亿元。


“我们将牢记嘱托,积极推进‘安徽创新馆-安徽科技大市场体制机制’的系统性改革,加快安徽科技大市场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改革,搭建‘航母级’科技服务创新平台。”陈林说。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合肥工业大学在近80年的办学历程中走出了一条植根江淮大地、服务强国建设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的工业报国底色、突出的人才培养底气。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于祥成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力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攻坚大课题,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以更加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的奋进姿态,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双轮驱动”,真正把“工大所长”与“安徽所需”结合起来。


大手笔,大投入,大境界。近年来,合肥在“投入大、周期长”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上,统筹利用中央、省级和地方资金,全力保障科学家心无旁骛做科研。


市财政局局长黄永强说,将持续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保障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需求,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原始创新能力,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推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引导科创资源集聚;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


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汪骏飞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抢抓试点政策机遇,加快形成试点示范效应,从提升科技信贷服务水平、强化科技保险保障功能、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科技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科技担保业务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更好地支持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受鼓舞。”庐阳区科技局局长杨治表示,将紧紧抓住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促进科创资源凝聚、科创人才汇集、科技企业聚集、金融服务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努力培育新的发展动力。


聚力攻关,加速成果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我们备受鼓舞,信心大增。我们将乘势而上,打造一流科创平台,成就更多领军型科技企业。”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于振中说。


自2016年落地合肥以来,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发展模式,推动技术端和产业端严密衔接,孵化出一批高质量的科创企业,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专精特新企业18家。


于振中表示,将聚焦“机器人+X”科创产业体系,深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底层软件、核心部件、本体装备和系统集成”全产业链布局,助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灵活的体制机制,积极设立天使基金,强化“科技+产业+资本”模式,打造投资驱动型新型研发机构新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


安徽本土研制的人形机器人“启江二号”。通讯员 陈三虎 摄


探索“科创+城市更新”路径,创新实施租、购、改并举,投入使用17.5万平方米的优质科创载体,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周边建立起“15分钟科创圈”,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带动产业升级……目前,蜀山区已累计招引及孵化人工智能、高端智能设备等领域140多家企业,入驻7个院士团队。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大家进一步做好科技工作的信心。”蜀山科创集团副总经理王良才说,将通过平台赋能、人才赋能、金融赋能、场景赋能和服务赋能,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之高、出台政策密度之大、推动力度之强前所未有。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这既是鼓舞,也是激励。”陈斌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他学成归国,加入合肥“科学岛”,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发。


“我们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陈斌表示,目前团队正研究“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解水绿色制氢”项目,并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攻关重大科技项目,更好地助力产业升级、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科创企业,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把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到企业发展全过程中。”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君英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大研发力度,加速科技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以期早日为患者带来福音。


聚才汇智,注入人才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充分认识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价值,加强教育与科技的协同布局,系统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虞宝桃说。


作为共产党人在安徽倡办、筹办、复名兴办的第一所红色高等学府,安徽大学建校96年来,始终坚定不移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向、与时代同频同振、与安徽同进同行。


虞宝桃表示,安徽大学将赓续“文化丕成、民族是昌”的厚重底蕴,充分发挥学校文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优势,聚焦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科教兴皖、安大何为”时代命题,着力“优结构、抓内涵、提质量、上水平”,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务实举措,整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工作有效贯通和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学校发展的新格局。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合肥热情满怀、诚意满满。


近年来,合肥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力打造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改革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支持主导产业、战新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持续打造合肥专班“高校行”、高校师生“合肥行”等品牌,让越来越多的人才走进合肥、留在合肥。


2024年秋季“合肥千企万岗请您来”走进安徽大学。全媒体记者 杨锋 摄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统筹,构建与科技、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迭代升级人才服务保障政策,持续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城市和人才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市委人才工作局局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马进伟说。


人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合肥人才集团总经理王斯琛说,将致力于打造“科创+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和“广玉兰人才工作品牌”,围绕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创业投资、成果转化、技术孵化等各项支持,不断提升服务各类人才在肥创新创业的能力。


作为一名“80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副研究员杨阳切身体会到科技进步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他所在的团队针对主要作物丰产增效技术瓶颈开展攻关,筛选绿色肥料产品,为粮食丰产增效提供了支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干劲更足了。”杨阳表示,将和团队成员一同集成创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模式,在江淮大地书写为农服务新答卷。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亿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骆岗公园进行飞行演示。通讯员 王牌 摄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坚持向“高”向“新”发展定位,聚焦源头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从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连续9年稳居全国高新区前十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激发了高新区上下的创新激情和干劲,我们倍感振奋。”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谢超说,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地高举创新大旗,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科大硅谷核心区建设,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同时,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围绕“2+3+X”产业发展方向,以打造“世界量子中心”等目标为引领,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业服务企业,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为海内外1300多家工业重点企业,提供全球领先的设备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和订阅式服务。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行业首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灵芝SuperCare设备智能运维平台,正实时链接全球超16万台套关键设备,助力工业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绿色低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风涛表示,未来,将更加坚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客户打造更多优质产品与服务,以新质生产力积极助推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2年6月,合肥科创蜀山科学岛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旨在挖掘优质科研成果在科创驿站科学岛站、科大站成果转化,为入驻企业(团队)提供“成果转化+科创服务+产业运营+基金赋能”全周期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合肥科创蜀山科学岛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振宇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三就地”工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永龙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合肥具有区域优势、科创优势和产业优势,理应加力“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不断激励科研院所瞄准原始创新,敢于“集成创新”,完善“沿途下蛋”机制,加快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合肥力量。


筑牢根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合肥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主动融入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提升产业的“含科量”“含智量”“含绿量”,努力在制造强国建设中贡献更多合肥力量。


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内景。新华社发


2024年,本源量子团队研制的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首次为全球130多个国家提供稳定的中国自主量子算力,已成功完成全球27万多个量子计算任务。“本源悟空”上线全球开放使用,标志着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机自主制造链基本“成链”,中国正式进入量子算力可用时代。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本源悟空”研制团队主要负责人郭国平教授表示,“本源悟空”搭载的硬件、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四个方面均自主可控,其国产化率已超过80%,其余部件已自研备用。下一步,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在量子计算领域努力实现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守好量子计算赛道,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量子计算机,让中国造量子计算机“走出国门”,推动各行业落地量子计算应用。


凭借在无人驾驶领域研究早、技术积累深厚的先发优势,合肥中科智驰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国内首款可低成本量产的无人驾驶摆渡车,主打的无人驾驶车辆产品已在全国20余个城市推广应用,产品也实现走出国门、销往海外。


合肥中科智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如海表示,无人驾驶领域正蓬勃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秉持创新、务实的精神,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不懈努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创立于去年12月的无论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交互型机器人软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技术团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信息学院的硕博研究生组成。


“总书记的嘱托,既是对我们科创企业的莫大鼓励,也是巨大鞭策。”无论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创始人曹荣昀表示,将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革新人机交互方式,瞄准行业与用户需求,打造新一代人机共融的机器人平台,让机器人走向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生态作笔,绘就美丽合肥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漫步合肥,蓝天如洗、满目葱茏、绿意盎然,处处涌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澎湃力量,迸发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机活力。


巢湖半岛湿地。通讯员 杨林应 摄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和干劲。”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丁志松表示,全市生态环保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实施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污染防治机制改革,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健全新型能源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合肥。


位于蜀山区的“中国环境谷”,汇集了众多以科技创新解决环境问题治理的样板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治污”经验。短短几年,“中国环境谷”围绕“科创+产业”的战略发展路径,以“科创+”“标准+”“场景+”“生态+”赋能产业发展,汇聚了环境领域重点企业430余家,营收连续三年增量均超百亿元,有力支撑了省市环境产业发展。


“中国环境谷”平台公司安徽蜀峰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建东表示,将坚持“科创+产业”发展路径,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科环境医院”,努力成为国家减污降碳环境产业创新源头、关键装备来源中心,为全国乃至全球大气、水、土壤、固废等环境问题治理提供更加丰富多元、优质高效的“中国环境谷”方案。


作为新能源产业后市场的探索者与引领者,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一直深耕新能源产业+循环产业,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不是一味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而是通过‘再生计划’来补充电池原料稀缺资源。此举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也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褚兵表示,接下来,公司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围绕锂电池全生命周期,聚焦应用场景创新+循环经济发展,全面发力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梯次利用、材料循环、巡鹰出行智能换电五大业务板块,打造涵盖从电池生产到场景应用,从回收到梯次利用、再到材料再生的可持续产业链闭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许露瑶 代敏 葛清政 李想 王骏超 李后祥 庄文倩 刘小容 余佼佼 王书浒 王雅雯 李润媛 张梦怡)

责任编辑:张文琪



往期回顾


PAST REVIEW


张红文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
合肥一公司,拟赴德国上市!
首届“科晚”,落户安徽合肥!
今天,合肥最低气温降至个位数!

合肥发布
资讯和新闻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