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号和61号林班是沙丘地貌,51号和48号林班是白梭梭密集区,49号和50号林班的植物种类最多……”12月28日,在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叶克夏管护站,李贞亮站在地图前,滔滔不绝地向新入职的生态护林员介绍情况。
李贞亮今年58岁,15年前,他辞去药材公司的工作,成为叶克夏管护站的一名生态护林员。因从小喜爱地理和中医,他熟知很多植物的生长习性。来到管护站以后,他很快熟悉了这里的地貌,还能快速辨别出各种各样的植被。凭着对职业的热爱和出色的工作表现,仅两年时间,他就成为了站长。12月28日,李贞亮(中)和同事来到一处沙丘地带,用无人机进行巡护。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摄
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至天山北麓,西临艾比湖湖畔。叶克夏管护站距精河县城140公里,管护面积15.54万亩,共有6名生态护林员。该保护区地跨塔城地区乌苏市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在这两个区域里,各自都有6个管护站。“叶克夏管护站处于精河县和乌苏市的交界地带,周边牧民多,情况复杂,管护难度最大。”李贞亮说,尤其在2019年以前,为保护野生动植物,他们经常与偷盗者、砍伐者斗智斗勇。叶克夏管护站地段水草丰美、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据李贞亮回忆,叶克夏管护站成立前,附近有个自然村落。来此放牧、活动的群众较多,砍伐林木、盗挖野生大芸与锁阳的现象猖獗。直到2006年叶克夏管护站成立以后,联合执法部门,通过入户宣传、设置警示标识、安装监控、加大巡逻力度等举措制止乱砍滥挖行为。2016年5月1日傍晚,李贞亮和同事巡逻时,发现路边停着3辆摩托车,上面绑着袋子和铁锹。他们赶紧脱去制服,一人藏在大树后,另一人假装成盗挖人员问路,套出盗挖者的人数与位置。天黑之后,盗挖者拎着4袋大芸准备离开。李贞亮和同事果断出击,将其围住,没收工具并批评教育。“很多乱砍滥挖者常在早晨和夜晚出动,我们得摸清他们的作息,还要团结周边群众,发动当地牧民当‘情报员’,再协同森林公安惩治不法分子。”李贞亮说。经过不懈努力,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逐年提升,乱砍滥挖现象日益减少。“想当一名合格的生态护林员,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情怀,保持一个好心态。”李贞亮感慨地说,这些年,他翻山越岭,不仅熟悉了每一条路,每一片沙丘与树木,还学会了与大地做朋友,与动植物和谐相处。12月28日,李贞亮(左一)和同事一起步巡。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摄
在同事眼中,李贞亮是管护站的“活地图”。不仅熟悉每一片区域,为保障队员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还定期授课,教大家快速熟悉辖区地貌与动植物分布;面对盗采滥挖,他巧设防线,联合周边牧民,凝聚群众力量守护生态。
此外,李贞亮还积极争取资源,修路、种树,打通巡护“梗阻”,教授队员掌握无人机飞行、摩托车修理、野外生存、防火灭火、急救等各项技能。“李站长常说技能傍身,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生态护林员卡那提白克·卡连说,虽然站里的生态护林员数量不多,但是业务精湛、专业知识扎实,人人都能从容应对各类挑战,这些离不开站长平时的严格管教。
牧民叶斯布拉提·毛台告诉记者,李贞亮性格开朗,沟通协调能力强,他和村里的每户牧民都很要好,牧民们在管护区遇到可疑人员,都会及时跟管护站汇报。
“丈夫事业心强,工作任务重,我主动挑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担子,全力支持他的工作。”李贞亮的妻子何茜说,丈夫每次休假回家,最爱向亲朋好友、邻居讲述保护区里的各种趣事。
“管护站里的趣事儿,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哪怕有再大的烦恼,只要看看保护区的白梭梭和野生胡杨,一切忧愁都烟消云散了。这些年,我像一名‘哨兵’,能守护好这里的野生动植物,倍感荣耀,一生无悔。”李贞亮坚定地说。
监审/马林 编审/阿曼叫尔·阿依旦 编辑/张京京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