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拴在树上的孩子”是波密老一辈筑路工人打趣覃春的外号,背后的故事是覃春一家与川藏公路不解的缘分。覃春的父亲覃永华与母亲瞿玉珍都是20世纪70年代的修路工人。母亲瞿玉珍积极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离开家乡只身来到西藏波密,成为墨脱公路的修筑者。在修路的过程中,母亲认识了同为筑路工人的父亲覃永华。
“我妹妹先认识的瞿玉珍,就是我现在的老婆,她们俩是好朋友,瞿玉珍来我家里找我妹妹玩的时候我们才认识的。那时候修墨脱公路大部分靠人工,只有一至两台机器。”川藏公路、墨脱公路修筑者覃永华说道。
后来,覃春的父母服从工作安排,前往通麦天险修路。那里山高谷深,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河谷,修路难度很大。覃永华告诉记者,“那时候修路的条件相当艰苦,没塌方时,一天可以修四五十米,遇到塌方,两三天的时间都要待在那里,修路的时候也很危险,山上的石头遇到雨季就会滚下来,特别是102路段,一片山都垮了下来。”
为了安全着想,无人看护的覃春成了拴在318国道路旁大树上的孩子。父母把路修到哪里,覃春就被父母拴在哪里。
“因为我爸爸妈妈都要去山上修路,把我放在家里他们不放心,就会把我带到工地,拴在树下面,拴了大概有3年至5年,所以我被很多人说是拴在树上的小孩。”波密养护段省道303线康玉保通点负责人覃春介绍道。
那时,每次遇到最危险的时刻,身为共产党员的覃永华总是第一个冲到前面,父亲的行为给覃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让年幼的覃春对“两路”精神有了具象而深刻的认识。
2013年10月31日,扎墨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林芝公路分局扎木机械化养护队恢复组建,并承担G559扎墨公路的养护管理任务。得知这个消息后,覃春毅然辞掉了西藏天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接过父母的接力棒。
2018年,林芝公路分局扎木机械化养护队新接管波密县境内省道303线,并在2023年更名为林芝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波密养护段。为打破“冬季封路禁行”的惯例,确保康玉乡人民群众通往波密县城的必经之路全年畅通,覃春自告奋勇,和另外3名养路工人逆行果扎拉山,一驻扎便是6年。
“每年的9月底至来年的6月底山上都有雪,最厚的是山顶垭口那一带,风吹雪的地方有7米多高,平均积雪厚度是1米至1.5米,雪线里程35公里至40公里,以前只有这条路才能出来,我们自从把路接过来以后全年保通。”覃春说。
在保通点,记者看到简单的活动板房内有床铺、氧气瓶、抗高反药等物品,四面墙上挂满了锦旗。这一面面锦旗的背后,正是养路工人们的用心付出。
果扎拉山海拔5300米,常年被大雪覆盖,覃春和同事们一年365天都在保通点坚守,清理积石塌方,救助车辆和被困人员,鏖战风雪、除冰保通。
覃春告诉记者,“接过了父母的接力棒,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把路打通,把路养好护好是我最大的心愿。”
记者:杨雪敏 赵宝归
编辑:钟安琪
审校:刘渝 杜奇锋
监制:郭学娟
投稿:lzfb69888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