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普生物技术(河北)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光辉
“是招商方更是合伙人”
本报记者 周洁
2月4日,春节假期还没结束,位于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的华普生物新型佐剂疫苗产业化生产基地,已经快马加鞭开工建设了。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国内一流的新型佐剂疫苗生产基地。
“政府服务高效,进度想不快都难!”落户石家庄近三年来,华普生物技术(河北)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光辉深有体会。
CpG佐剂,是全球疫苗领域的前沿赛道。全球仅有两家公司拥有多条自主知识产权的CpG序列,华普生物便是其中之一。
2022年,处于小试阶段的华普生物,想要寻求更大发展空间。“一款新药上市,需要闯过中试、扩大生产等多道关卡,每一关都是九死一生。”刘光辉说。
这样的项目,很难短期见成效。但石家庄经过多轮论证,认为这是个好项目:“CpG佐剂技术先进成熟、产品竞争力强、市场预期好。”
看准了就全力扶持。石家庄通过“投资入股+共投共建”的方式,不仅在企业研发和经营上提供资金支持,还在厂房建设等方面提供资金和专业团队,共同推动项目落地。
“是招商方更是合伙人,这里的包容创新,给了我们信心和决心。”刘光辉说,他们最终决定将企业总部落户在这里。
仅凭市场化招商模式还不够,专业的“解题”思路同样重要。
准备落地的华普生物,因为环评问题卡了壳。石家庄高新区主动问计行政审批、生态环境等部门,并召开联合办公会议。他们还请来国内顶尖生物医药设计团队,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10个月建成一座药厂,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三年根本建不成。”刘光辉说,看似不可能的速度背后,是石家庄的专业和用心。
前不久,一场新一代疫苗和疫苗佐剂科学创新大会在石家庄举行。与以往不同,此次大会主办方是石家庄高新区管委会,协办方名单中有华普生物。
政企合作,就是为了给华普生物搭建一个平台,长春生物等全国40多家知名疫苗企业都来了。“精准服务,给了我们向更深领域开拓创新的底气。”刘光辉说。
如今,华普生物已在石家庄站上新起点——拿到抗肿瘤一类新药临床批件,正进行CpG新型佐剂疫苗研发。“这个春节一直没停产,未来前景广阔,产能将达到百公斤级。”刘光辉干劲满满。
北京天启鸿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闻忠
围场这个项目审批快建设顺
本报记者 李建成
1月22日上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山湾子乡半壁山村南山顶,航天鸿源围场300MW风储氢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航天鸿源围场项目”)第30台风机正在组装。
要把长93米、重30多吨的风机叶片吊装到主机上,可不是件容易事。北京天启鸿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闻忠,拿着对讲机在工地上指挥着。
闻忠在多个省份参与建设过新能源项目,在他看来,航天鸿源围场项目是审批最快、建设最顺的项目。
航天鸿源围场项目涉及4个乡镇16个村56个地块,2023年开始办理审批手续时,公司只派了一个人过来。“我们的人主要负责盖章,其余由围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全程代办。”闻忠说,一开始县里承诺代办还以为是噱头,没想到是真的。
包保县领导两天调度一次,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全程代办,乡镇随时帮办,项目半年办完了所有手续。“这个效率是真高!”闻忠为当地营商环境点赞。
海拔高、风力大、气温低,航天鸿源围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难的是大件运输。
项目共需安装风机54台,其中43台需要通过山湾子乡主街运输。风机配件体积庞大,运输车辆重150多吨。为了安全,车辆行驶速度比步行还慢,几天连续运送风机,难免影响街道两侧商铺和住户的生活。
“这样的困难是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闻忠说,每次运送风机,都是镇政府牵头,镇相关部门一起做工作,维持秩序、跟车护送,周围百姓也非常配合。
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来说,闻忠最担心的是电力如何上网问题。为解决绿电输出的瓶颈问题,2021年,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将承德牌楼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纳入规划。2024年11月,该工程建设完成正式投运,可汇集承德地区447万千瓦清洁能源,输送至京津冀负荷中心消纳。
“我们已经有24台风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2月3日,闻忠给记者打来电话说。
张家口安智科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振阳
“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创业的沃土”
本报记者 郭晓通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张家口经开区的安智科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智科为”)。在生产车间,技术检验人员正对一排排即将出厂的一体化电源机柜进行带电测试。
成立于2015年10月的安智科为,以新能源变电站装备制造、电气集成及工程建设为主营业务,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在公司董事长董振阳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张安智科为发展的历程图,业务遍布全国。“只有营商环境好了,企业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董振阳说,近3年来,该公司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速110%以上。
营商环境好不好,首先看办事效率高不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用电需求增长问题。”董振阳介绍,张家口经开区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逐项梳理企业发展需求,利用两个月时间,解决了用电、用水、污水排放等方面问题。
作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市资源优势好、发展潜力大,全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来到张家口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协调帮助下,我们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1200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并最先通过验收。”董振阳说。
产学研高效融合,才能够让企业发展行稳致远。张家口市相关部门帮助安智科为搭建对接平台,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2024年12月23日,安智科为牵手行业专家成立研发中心,不断增强企业研发能力。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研发专利技术20多项,研发的锂电智能优控系统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政府部门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共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董振阳介绍,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2023年5月张家口市相关部门为安智科为办理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时,为企业在智慧税务、不动产权登记等业务办理上提供一站式服务。
“可以说,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创业的沃土。”董振阳说,下一步,安智科为将在提升产品与服务品质上下功夫,开展产品品牌创建,提升企业发展质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北建投宝塑管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勾迈
关键时刻总有“及时雨”
本报记者 林凤斌
1月25日,在位于易县的河北建投宝塑管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塑管业”)新改造的厂房内,技术人员正在安装一套长达105米的新设备。公司董事长勾迈说:“这是我们研发的世界上最大的PVC-O1200在线一步法生产设备,3月份投用后,将开辟我国PVC-O管道应用新领域。”
“多亏易县经济开发区帮我们解决厂房扩建用地问题。”勾迈说,公司原来厂房仅80多米长,安装新的生产线空间不够。2024年8月,易县有关领导入企走访了解情况后,立即召集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帮企业解决了难题。
宝塑管业2010年从零起步,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现已实现从专门生产管道产品到装备和技术全球输出的转变。勾迈说:“企业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帮扶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
成立之初,宝塑管业启动一研发项目,经历了上百次失败,光试验产生的废料就有几百吨,资金吃紧。2014年,保定市了解到企业存在的资金难题后,主动帮助申请产业扶持资金400万元。“这真是雪中送炭,打通了我们创新研发的前进通道。”勾迈说。
“企业之所以能赢得市场,靠的就是研发创新。我们每年研发的投入都超过800万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8%。”勾迈说,近年来,保定市持续加大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从税收、融资、科技对接等多方面提供政策和服务支持。据了解,从2016年到2023年,随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断加力、扩围,公司享受的扣除比例也从50%提高到100%,享受的总金额达3603万元。
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科技特派团,帮助企业解决系统性研究的难点和堵点;市、县两级领导结对帮扶企业拓市场、解难题……“真金白银”的支持,让宝塑管业的发展动力越来越足。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主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2项,拥有30多项专利和独有技术。2024年企业产值增长30%,管道产销超万吨,其中90%为创新产品。
沧州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常务副总经理张琦
“部门凡事都替企业想到了”
本报记者 袁铮
2月3日,在位于河北沧东经济开发区的沧州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常务副总经理张琦已提早回到工作岗位,开始谋划开年后的第一件大事——沧州明珠大卖场建设事宜。
在一张生态新城建设图纸前,张琦正和几名同事讨论装修方案。“园区管委会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这个大卖场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张琦感激地说。
作为北京服装产业疏解承接平台,近年来,沧州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发展迅猛。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落户,园区人口持续增加。去年10月,园区管委会向张琦提出了建设大卖场、打造规模化特色街区的建议。双方一拍即合。
“这既能给生态新城聚人气,又能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张琦说。
四个多月来,园区管委会除了帮忙选址、组织货源,还牵头相关部门进行宣传预热。“园区管委会还提出把乡村特色集市融入大卖场建设,打造本地特产、时尚服装等一站式购物平台的思路。”张琦说,春节前,在园区管委会的帮助下,他们已举办了4场大规模售卖活动,吸引周边城镇居民买新衣、办年货。
在张琦眼里,园区管委会不仅为生态新城发展提出了很多好建议,更帮企业解决了很多具体问题。
为了持续擦亮生态新城的服装服饰品牌,园区管委会主动对接中国服装协会等单位,将河北时装周的影响力从全省扩展到全国,进一步提高当地服装服饰企业的影响力;引导生态新城组织相关企业赴上海参加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办沧州·晋江服装服饰产业精准对接会……
“以前是企业上门求助,部门积极回应;现在是部门凡事替企业着想,推着企业往前走。”张琦说,截至2024年年底,生态新城已入驻企业600家,建成投产面积超200万平方米。今年,他们的目标是全力打造服装服饰生产加工的“梦工厂”。
邢台浩宁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立
“今年将是我们的丰收年”
本报记者 王永晨
1月23日,位于邢台高新区的邢台浩宁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宁电子”)无尘车间内,正在加紧赶制一批蓝牙音响订单。“我们的蓝牙音响供不应求,这段时间已经不敢接单了。”该公司董事长李建立告诉记者,所幸新增的4条生产线基本安装就绪,配套引进的5个产业链项目正在收尾,陆续投产后产能将爆发式增长。
浩宁电子是邢台高新区从深圳招引来的第一家电子信息企业,2023年6月落户,当年12月开始试生产,2024年完成产值近2亿元,今年计划大幅拓展蓝牙音响和车载导航的市场份额,实现年产值6亿到8亿元。
“发展这么快说明我们来对了,今年将是我们的丰收年。”李建立表示,公司当年在深圳的发展陷入瓶颈,准备转移生产基地,很多地方抛来了橄榄枝。之所以选择邢台,一是邢台高新区招商诚意满满,2023年春节期间打电话拜年时还在谈合作,敬业精神让他深受触动;二是2023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河北省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释放的信号给了他足够的信心。
“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李建立经过实地考察,终于下定决心将生产基地落户在邢台。邢台高新区成立工作专班,提供一对一帮代办服务,高效帮助解决供电、道路、用工等问题,企业仅用112天就实现产品下线投产。
被邢台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李建立主动当起“招商大使”,帮助对接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目前,有6家浩宁电子的合作伙伴签约入驻邢台高新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李建立介绍,目前他正在帮助这些合作伙伴进行厂房装修,力争3月底全部开始试生产。
“从省到市、区都这么重视营商环境,真心实意抓好落实,企业才能安心谋发展。”李建立表示,如果今年发展顺利,他计划再新建10万至12万平方米厂房,把根深扎在邢台。
邯郸经开区未来城市集团片区开发执行总裁郭伟
“服务快一步,项目加速跑”
本报记者 陈 正
“项目申报当天完成立项,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提交了资料就出证,这样的办事效率,建设速度能不快吗?”2月3日,谈到邯郸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邯郸经开区未来城市集团片区开发执行总裁郭伟对当地政务服务连声称赞。
邯郸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于去年4月在邯郸落地,总投资30亿元,涵盖邯郸智算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三大板块。该项目前身为一个半导体项目,因投资商资金链断裂而停摆。
“开始是有顾虑的,心里没有底。”郭伟说,工业烂尾项目涉及问题复杂,不仅要解决临建拆除等问题,还面临土地纠纷等遗留问题。
“项目顺利推进,感触最深的还是政府部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郭伟说,邯郸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将书记、主任办公会开到了项目现场,区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工作小组,仅用20多天就将遗留问题逐一解决。项目前期,有专人帮办全程服务;施工期间,职能部门无事不扰,使企业能专心致志投入项目建设。
目前,邯郸数字经济产业园对接企业100余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项目为主,其中中科曙光智算(液冷)中心、中国电信邯郸公司城市智算中心、河北百汇广联邯郸科技服务中心等10个项目完成签约,意向投资总额超10亿元。
去年底,邯郸经开区一家智能制造企业订单火爆,但厂区规模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区政务服务专员获悉情况后主动对接,将该企业引入邯郸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政务服务中心优化入园流程,快速办理各种手续,为企业定制化标准厂房快速落地提供便利。今年,这家企业将正式入驻园区,年营业额预计达8000万元。
“服务快一步,项目加速跑。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坚定了投资信心。将把更多好项目引入经开区。”郭伟说。
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我的底气”
本报记者 康晓博
“小德小德,请用桌子上的方形积木搭一座塔。”1月23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对着一台搭载了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的机器人,说出了操作指令。
听到指令后,机器人通过3D高精度相机,精准识别出桌面上的三块积木,随即灵巧地挥动机械臂,将三块积木整齐地摞在了一起。
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是梅卡曼德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有了它,工业机器人就有了“眼睛”和“大脑”,具备类人的学习、推理及决策能力,使得工业机器人操作更简便、效率更高。
这时,技术人员接到了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打来的电话,询问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的测试情况。
虽然邵天兰最近一直在出差,但他对新总部的运行却非常放心。“高效、务实、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我的底气,让我能更加放心地去全球各地开拓业务。”邵天兰说。
实际上,从下决心把企业总部迁到雄安新区那天起,邵天兰就感受到了雄安新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办理企业迁移时,在新区公共服务局、雄安集团等的协助下,公司工作人员不用在京雄两地来回跑,只通过网络提交相关材料,仅用一周左右,就办完了迁移,整个过程省心又省力。
梅卡曼德的新总部正式揭牌运营后,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多次到企业开展服务,帮助公司职工享受新区的政策红利;河北省工信厅帮助梅卡曼德对接省内的上下游企业,助力梅卡曼德拓展市场……
“在各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们已经和河北的几个重要客户建立了联系,同时与河北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也在积极推进。这一系列贴心的服务让我们非常感动,也更加坚信把总部迁到雄安新区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邵天兰说。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看不见的”肥沃土壤,滋养着梅卡曼德快速成长。2024年,梅卡曼德的产品销量继续保持翻倍增长。
“有优质的营商环境作保障,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2025年,我们将继续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全球业务开拓上发力,力争成为全球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企业。”邵天兰信心满满地说。
来 源:河北日报